一擲千金VS內需不足 消費力謎題

【新唐人2013年05月03日訊】“黃金周”變“搶黃金周”,香港、內地金飾店,悉數遭遇搶購黃金的人潮。不過,專家提醒,黃金首飾的價格,包含了每克數十元的加工費,因此保值升值功能,不能等同於金融市場的黃金現貨。金融業者也觀察到,這股搶金潮中,凸顯出中國金融現狀中,一個充滿矛盾的現象。

業內人士稱,中國大陸的投資者,在10天之內,拋出1000億人民幣,狂掃300噸黃金,抄底黃金市場。

驚人的消費力,再次引來金融業者的側目。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今天撰文稱,這股搶金熱潮,印證了中國內需具有巨大的潛力。但金融時報同時關注,在中國大陸,近年來不斷強調要“擴大內需”,顯示目前的內需,並不強勁。在中國,居民消費,對於GDP的貢獻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這和中國消費者在國外一擲千金的消費力,並不對稱。

文章稱,中國內需總體不足的主要根源,在於中國人均收入水平偏低。真正的擴大內需,應該建立在增長民眾收入,和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之上。

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曾指出,中國過去十多年持續的經濟發展,是在犧牲一部分弱勢群體的利益的基礎上取得的。相比於瘋搶黃金的中國大媽們,這部分弱勢群體,更需要獲得關注。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