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未臻成熟 可從屋頂開始

【新唐人2013年03月17日訊】(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17日電)核四議題讓太陽能再受一般大眾注意。太陽能導電漿廠碩禾董事長陳繼仁表示,核四預算不如拿來建太陽能電廠;研究機構集邦則認為,可更積極鼓勵屋頂型。

台灣為全世界第二大太陽能製造基地,品質上台灣挾半導體發展背景,也勝第一大的中國大陸一籌。尤其近年來因太陽能市場供過於求,價格持續滑落,台灣發展太陽能被市場認為的確具有部分優勢,但政府相關政策卻一直不夠積極。

陳繼仁指出,政府對於太陽能發電的建置成本評估,引用的都是許多年前的資料,但這幾年來,太陽能成本下降的非常多,這也是為什麼近來東南亞國家發展太陽能非常積極,例如泰國、馬來西亞。

陳繼仁認為,太陽能是潔淨再生能源,又沒核四在安全上與廢料的疑慮,台灣又是太陽能製造重鎮,且投入太陽能還能推動產業、拼經濟,降低失業率。

他說,以太陽能的成本來估計,100MW(百萬瓦)的太陽能電站政府只要花不到新台幣6億元。拿核四迄今近3000億元來算,是500倍,可以蓋出發電量高達5GW(10億瓦)的電廠,而核四的發電量不過2.7GW,只有一半左右。

不過,研究機構集邦分析,太陽能在台灣恐面臨可用土地與有效日照的問題。

因為若以台灣的有效日照來估算,太陽能其實最少需要蓋多達10GW的安裝量,才能夠達成和核四廠一樣的效益,畢竟核電廠是24小時運轉,但同樣容量的太陽能電站每日可用的平均日照時數,台灣卻恐怕只有4小時(太陽照射角度的關係),且若要使用追日系統,成本就會提高。

況且,每100MW目前需要的土地約200公頃,如果要建成可取代核四的10GW太陽能電站,需要的土地面積高達2萬公頃,約當200平方公里,相當於7.7個麥寮六輕的土地面積。

儘管如此,集邦認為,未來太陽能模組系統效率會繼續提高,除單位成本也可望降低,同樣容量需要的面積未來也會再減少。

若因土地問題無法大規模興建太陽能電廠,集邦認為不妨放眼屋頂型太陽能,建議政府積極可補助許多家庭的屋頂換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獎勵區域太陽能電站的興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