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輝:國家之大怎容不下一個良知記者?

【新唐人2013年3月12日訊】在又一次「美國孩子家長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之際,具有「中國良知記者」美譽的王克勤又一次「辭職」(法新社報導),我感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我問蒼天:三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為何容不下一個「只為蒼生說人話」的良知記者!

是「辭職」,還是「被辭職」?據我統計,王克勤幹新聞這行已經「四起四落」,超過鄧小平。2001年2月3日,《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了《甘肅經濟日報》新聞部主任王克勤的調查報告「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國內包括《甘肅經濟日報》在內的近400家媒體轉發,得到朱鎔基總理的連續批示,揭開了全國證券市場清理整頓的序幕。此時,《甘肅經濟日報》以經營不善為由宣佈停刊,王克勤下崗。當年 8月15日,《甘肅經濟日報》宣佈復刊,王克勤立即提交工作申請,但報社領導始終沒有給他安排工作。無奈之下,他應聘到《西部商報》任特稿部主任。因為那篇揭露證券黑幕的調查得罪了省委書記,一邊是黑社會以500萬元懸賞他的頭顱,一邊是省委、省政府的專案組要把他送進監獄。專案組在他採訪過的所有地方尋找他所謂的「問題」,好在沒有任何把柄,最後他們使出了「開除公職」的損招。王克勤被《西部商報》開除後,這個每天接待上訪人的「青天大老爺」本身成為上訪人。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中國經濟時報》社長包月陽聘用了他並給予重用。2010年3月17日,王克勤發表了《山西疫苗亂象調查》,簽發這篇稿件的包月陽被調離報社,調查部被解散,王克勤被解職。2011年9月,王克勤加盟《經濟觀察報》,任總編輯助理負責組建新聞調查部,但這個新聞調查部又是短命的,因在北京雨災的報導中質疑官方公佈的死亡數字而被解散。2013年2月27日,王克勤離開《經濟觀察報》。

中國老百姓最喜歡的媒體人,當權者偏偏不喜歡!從胡舒立在《財經》「出走」到長平在《南都》被要求承諾「不再寫評論」,從笑蜀在《南周》「被放假」到王克勤再「辭職」,其背後獨裁者針對的不是媒體人個體,而是黨報之外的市場化媒體(報業集團的子報)。2008年,伴隨著南方一場冰雪災害的到來,市場化媒體遇到了一場「倒春寒」,到「十八大」召開後不但沒有結束,而且愈演愈烈,造成市場化媒體獨立精神全面受挫。《中國經濟時報》被和諧了,《經濟觀察報》被閹割了,《南方週末》被強姦了,一連串事件說明,市場化媒體的「倒春寒」不但沒有結束,而且是剛剛開始。

這場「倒春寒」來自權貴資本主義。我們的體制下半身是市場經濟的,上半身是計劃經濟的,以公權力為背景的特殊利益集團身處體制上半身,壟斷和控制著包括一袋食鹽在內的所有國家資源,對上打著「維護社會穩定」、保衛「國家經濟安全」等冠冕堂皇的口號索取政策保護,對下則玩弄「國際慣例」和「中國特色」這兩手,公開搶劫民眾財產。近年來,一些市場化媒體之所以迫切地要求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正是看到了我國這種資源、資本、權力三者如此高度集中的嚴重危險。這就自然得罪了體制內利益集團,因為他們認為,這個體制、這個時代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不容挑戰,不能「走邪路」。從這個角度考察市場化媒體遭遇的一連串困惑與王克勤的「辭職」,就都可以明白了,

市場化媒體與利益集團的鬥爭,實際上是社會平民與利益集團的生死博弈,這場博弈已經達到了白熱化。2011年8月,大陸許多媒體對「中非希望工程」和背後的世界傑出華商協會提出了眾多質疑。隨後該協會發起反攻,聘請了大陸著名的律師組建了超強律師團,在自己官方網站上,向《南方都市報》等媒體發難,連發公告,並在第八份公告中,對《南方都市報》下了最後通碟,要求公開道歉,在六號公告中則出資百萬獎賞提供輿論風波幕後黑手的舉報者。在市場化媒體與特殊利益集團的鬥爭中,湧現出以王克勤為代表的一批調查型記者,這樣的記者在中國是稀缺資源,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僅僅是一種散兵游擊式的存在,但他們的新聞調查讓弱勢群體堅強,讓利益集團膽顫。

調查型記者又稱「警犬記者」,其概念來自於西方,主要指那些探明、揭露被個人或集體掩蓋的損害公眾利益的真相的記者。在調查型記者的定性思維中,揭露是他們的崇高責任,出於對公眾負責的崇高目的,有些時候,可以不考慮手段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因為揭露比掩蓋更符合法律精神與倫理道德。調查型記者為了達到揭黑目的,可能動用一切調查手段,包括改變身份甚至臥底等。西方對一些優秀的調查型記者的評價是:不願意受各種利益集團的控制,尊重報導的客觀中立立場,小心翼翼地維護著新聞的純潔性,不惜犧牲已經獲得的職業成就和豐厚待遇。

調查型記者在中國的出現,是特殊利益集團不願意看到的,他們已經意識到,王克勤在中國新聞界的出現,可能帶來一場中國式的「扒糞運動」。19世紀下半葉,控制了美國經濟命脈的經濟巨頭為了鞏固壟斷地位,對內無視員工的利益,對外以損害公眾利益作為賺錢手段,奉行所謂「只要我能發財,讓公眾利益見鬼去吧」的經營哲學,引起社會公眾的強烈不滿。以新聞記者為主體、大眾報紙經營者為後台,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紛紛加入揭露黑幕運動,並寫出了2000多篇揭露實業界醜聞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國史上著名的「扒糞運動」。這場運動不僅促成了美國公民意識的覺醒,催生了「羅斯福新政」,還最終造就了現代意義上的「調查型新聞界」。

特殊利益集團要把市場化媒體發起的「扒糞運動」消滅在萌芽之中,這是王克勤「被辭職」的真正原因,正像王克勤「辭職」後在微博上說的那樣:「不為權貴唱讚歌,祇替蒼生說人話,當下中國,為權貴代言者眾,替蒼生直言者稀。因此,以監督政治權力與商業權力為已任的調查性報導尤顯珍貴!調查記者,決不與政府苟合,更不會成為資本家的代言人,真正的職業記者永遠是政治權力與商業權力的監督者!尤其是調查記者決不與政府苟合,更不可能為政府提供服務。只有如此,才能獨立、客觀地守護公眾利益。」

在2010年王克勤離開《中國經濟時報》時,我在鳳凰網博客寫到:「王克勤的成功是中國新聞界的個案,他遇到了一個報社好領導包月陽,但他的成功不可複製,他的道路仍然充滿挫折和荊棘。」我的理由是原《南風窗》總編朱學東說過的話:「近十年間無數的天才的報人折戟沉沙,無數的悲歡離合,背後都是這個『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殊死搏鬥。這是陰陽兩界,這是冰火兩重天,是生下來的不平等。這種雌雄同體的報業結構,從中國報紙開始市場化之後便已存在,因為沒有這種的轉基因怪胎,就難以承擔黨報天下越來越沉重的經濟包袱,而如果沒有『體制內』對『體制外』報人的箝制、壓力和控制,就無法實現對新聞界的「組織控制」,無法踐行『政治家辦報』的方針,報紙的方向和導向就會『錯亂』。無數心懷理想的報人,最終如不是投靠招安,投身『體制內』的懷抱,洗白『體制外』的身份,無外乎三個宿命:或身首異處,馬革裹尸;或偏安一方,潦倒終身;再或是佯狂裝傻,架鷹走狗!」(《京華時報總編朱德付離職啟示錄》)

我是王克勤的鐵桿粉絲,在我所崇拜的新聞英雄中,有的已經死了,死在異國他鄉,有的還活著,活在「邊緣化」。當我看到朱珠在《胡舒立「出走」啟示錄》中說「新聞理想難敵資本與制度的雙重重壓,媒體終將告別『個人英雄主義』時代」,我有一種恐懼感。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我要沉痛「悼念」在中國新聞史上留下光輝一頁的時代英雄——調查型記者。不讓他們寫揭黑稿件,就等於判了他們死刑,中國的反腐敗只能靠小三和小偷去舉報了,只能靠網民們「搜表」了。國家之大卻容不下一個調查型記者,但那個「影帝」卻在「兩會」做報告時咬牙切齒地說「讓一切權力在陽光下運作」,誰信啊?演出到此結束吧!

王克勤已經59歲了,他還能遇到一個好報社領導嗎?在中國只有遇到一個好領導,才有調查型記者的短暫生存空間。寫到這裡,我想起《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話:「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人一直按照毛的話辦事,凡事先整明白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可是改革開放之後,主要問題不是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了,而是誰是「我們」都整不明白了。王克勤在調查中所經歷的危險和所受到的迫害,已經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那些調查型記者與那些上訪人都不在「我們」之列。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