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河南塌橋事故折射出的種種醜陋

【新唐人2013年2月17日訊】2 月1日發生在河南省連霍高速義昌大橋的坍塌事故,本身並不值得刻意渲染,但垮塌之後的官方一系列反應,卻給公眾帶來一連串的疑問乃至忍無可忍的憤怒。

11 條生命的瞬間消逝,換來的不是「有關部門」從上到下的省思和道歉,而是一次次自相矛盾的遮掩和稀奇古怪的解釋和推責。若重新梳理一下此次事故的過程,人們便會發現只有在我們「中國特色」的條件下,才有可能暴露出的種種醜陋。

醜陋一:喉舌媒體如何避重就輕

2 月2日,當地黨媒《河南日報》刊登了題為《省市救援爭分奪秒不捨晝夜》的新聞報導(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 /jryw/2013-02-02/content_8197663.html)。在這篇僅僅1300字的新聞中只有官員,而沒有民眾,從頭至尾一口氣提及並表揚了16位當地領導。而且其中有1134個字是用來專門頌揚河南省委、省政府如何辛苦工作,如何沒日沒夜的。全篇領導佔用的字數約為600字,但沒有一個字是針對這起重大傷亡事故的分析、傷亡人員的現況以及家屬的感受或名字。裡面更沒有家屬的一滴眼淚或一句對政府的批評,抑或來自「有關領導」的一聲道歉……

微博上的有心人對此進行了統計,全文涉及那16位省市領導的褒揚之處竟有25個詞句,如「迅速、立即、有序、竟敢、全力以赴、難度很大、全力救援」……

人們看到,塌橋廢墟之上,「人」不見了,只留下對當地政府、官員的大篇幅褒揚,這無疑是對生命的漠視與麻木。試想在遇難者屍骨未寒,眾多家屬哀痛親人罹難之際,官媒卻只做「領導活動報導」,這不僅令人覺得滑稽可笑,而且更讓人寒心不已!

世界各國的事故報導,主角永遠都是新聞事件的當事人,他們才是事故的罹難者、受傷者及其親屬,而參與事故救援的人員及所謂政府官員只能是配角。而在中國恰恰相反。太過常見的都是上述這類報導,民眾往往首先看到的都是「領導十分重視」,領導如何指揮組織搶險、救援,然後,才是事故現場……

很多微博網民對這篇「以褒揚領導為主,以報導事故為輔」新聞報導評論說,「報導中沒有人的味道」、「典型的八股官樣文章」。看完這篇新聞,任何一個有正常情感的人,應該都會有同樣的感覺。此前已有官方調查稱,在民眾最反感的官話、套話中,「領導重視」高居第一。然而就是民眾如此反感的一句話,卻仍然屢屢出現在今天的報導之中。

醜陋二:禍首不是天氣也非鞭炮而是豆腐渣

義昌大橋垮塌事故發生之後的翌日也即 2月2日上午,央視新聞網(http://news.cntv.cn/2013/02/01/ARTI1359724257760764.shtml)在新聞報導中的第一個解釋竟是:「系因惡劣天氣造成車輛爆炸引發橋面垮塌」。 報導中引述當地官網——「大河網」的新聞調查稱,「據事故現場指揮部消息稱,義昌大橋事故系因惡劣天氣造成車輛爆炸引發橋面垮塌,其中6輛大貨車、2輛小車墜落,沒有客車墜落,11名傷員4個重傷7個輕傷。」 這一次誰都沒有想到,即使是人為,官方也要怪罪於氣候。天氣無辜成為罪魁禍首!

我看把事故原因歸結為老天爺就跟動車事故怪雷電暴雨一樣荒唐。因為現在是大冬天,氣溫零下,炸藥不容易自爆。這是常識。要說鞭炮導致大橋垮塌,筆者不禁想起了小時候常看的電影片。解放軍為了炸燬一座橋費盡苦心:又是找設計圖,又是實地偵察,又是必須準確安放炸藥位置……而現在看來,這些電影真是在「忽悠」中國的老百姓。正確的邏輯應該是:如果是裝運煙花爆竹的車輛先爆炸,然後炸燬了橋,那麼,首先這輛車應該炸得粉身碎骨才對。但根據跌落橋下載運鞭炮的貨車照片來看,那輛車的受損情況不大:車架基本完好,輪胎一個不少。因此,根據常識等諸多因素綜合分析:應是大橋垮塌在先,鞭炮受衝擊爆炸在後。河南官方應是在蓄意掩蓋罪惡:主管工程招標及驗收的一窩腐敗貪官收了巨額回扣黑金,開發商偷工減料建了一座劣質橋!企圖巧用鞭炮爆炸來掩蓋大橋因劣質而垮塌的黑幕,只是一個滑稽的小聰明。

不少網民根據媒體在事故現場影下的照片紛紛質疑,橋樑坍塌後,部份造橋鋼筋零零落落的暴露在外,但鋼筋居然只有手指般粗細。 此外,塌橋的斷面十分整齊,如果橋是炸塌的話,橫截面應該呈現不規則的形狀,這是常識判斷。所以官方的事故原因無法令人信服

有網民則說:「每當我看到中國官方對事故的一些說法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在童話裡,很傻很天真,智商低下。」

醜陋三:賠付上「同命不同價」的身份歧視

2月4日,當地官方表示,對河南塌橋死者家屬將按戶籍所在地標準賠付。按河南的標準,也就是「城市戶口能賠40多萬元,農村戶口的最多賠18萬元。」(大河網2013年2月4號)

同樣是一起人身傷害事故,給人們帶來的都是巨大的傷害,卻因為受害者城市戶口人與農村戶口的差別,在賠償數額上卻存在超過一倍之差,這不僅是一種身份歧視,更是對死者家屬的第二次傷害。

中國在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歷來採用兩個標準:農村標準和城鎮標準。兩個標準的差別少則在一、二倍間,多則甚至達到了五、六倍,極其不合理,也極不公平。這種歧視性的賠償標準讓死者家屬顯然難以接受。因為在災難面前,家屬的悲痛心情都會一樣沉重。

大橋事故「同命不同價」的消息頓時引發網民極大關注。因為18萬40萬之間差別的不只是數字,而是至今仍然深植在現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城鄉等級觀念。

在網民形成的強大輿論壓力下,官方這次倒是反應很快,2月5日即通過官媒宣佈,「連霍高速義昌大橋坍塌事故 死難者按同一標準賠償」。其實,當地政府早就該走出「維穩式」賠償怪圈。

由此事的逆轉,可以看出,這既是「有關方面」基於「人人平等」、轉變觀念之下的一點被動式進步。同時也是網民基於良知而不斷發聲贏得的一點勝利。

醜陋四:調查方式和結果的黑箱化作業

在中國,一遇重大責任事故,新聞報導中總是會說「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之中」。但時過境遷之後,其調查結果往往不了了之。就像溫州高鐵動車追尾報告一拖再拖竟至大事化小、不了了之一樣。如去年被網民人肉出來的陝西「表哥」局長楊達才貪腐一事,至今仍然不了了之。這次河南連霍高速義昌大橋的坍塌,雖然也變成了一起受公眾密切關注的重大安全事故,但料想此事最終也會無果而終。

在中國每次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官方的解釋往往變成唯一權威的霸王定案。調查結果從來都是領導說了算。這恐怕只能歸咎於中國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奴化基因」:盲從,不願對權威提出質疑,缺乏個性,服從集體和思維偏狹。

但在西方,對重大事故展開獨立調查已成慣例。獨立調查機構往往成為調查工程災難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如在美國,從1986年和2003年航天飛機失事甚至911恐怖襲擊,美國都有獨立於官方控制的專家調查報告。去年10月發生在香港的南丫島撞船事故,香港特區政府也馬上成立了獨立調查委員會。因為獨立調查機構具有獨特的優勢:調查目標明確,致力於揭示對受眾有重要意義的事實真相;調查行動由具有專業素養的人員有組織、有計劃地獨立完成,調查與收集材料是其獨立行為,不受在此之外包括政府「有關部門」在內的任何權力或利益集團的控制。

畢竟,重大事件真相調查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同利益主體的博弈,就必須有「第三方仲裁」加以場外監督。而獨立調查所帶來的多元視角、豐富數據甚至不同結論,便有助於政府調查的拾遺補闕、客觀公正。而在這次坍塌事故中,由於當地官方顯示出急於擺平事故,於是就愈暴露出更多問題、製造出更多疑點。政府越想大事化小,就越化不了。越想「家屬情緒穩定」,就越難穩定

最令人失望的是,這種官媒的掩飾、責任的忽悠和人命的卑賤加在一起的群魔大合唱,在時至今日這種現代電子信息日漸普及和民眾自覺維權意識日益醒覺的雙重進步形勢下,仍在中國各地頑固地延續著……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