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缺很大 技職難為無米之炊

【新唐人2013年02月13日訊】體檢技職專題5(中央社記者許秩維、陳至中台北13日電)俗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職長期面臨經費設備落差,加上科技日新月異,想追趕業界卻疲於奔命。

就讀科技大學機械科系的阿志,大三時前往企業實習,雖然在學校已接觸過不少機器,但業界的設備對他卻相當陌生。阿志說,自己花好一陣時間才慢慢上手,過程中不免戰戰兢兢,但又珍惜每一次操作設備的機會,因此回到學校後,這些新穎設備又距離他非常遙遠。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深植台灣傳統社會,也反映在高教和技職的受重視程度。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無奈地說,以每名大學生分配到的教育經費來看,高教體系約為技職體系的2倍;加上一般大學還能申請國科會研究計畫,但技職申請到的研究計畫數量卻屈指可數,校方就算想更新儀器設備也是有心無力。

技職教育已經先天不足,如果再加上後天失調,困境更是雪上加霜。長期研究技職教育的佛光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林大森指出,學校的資源設備和經費多數需要國家資源挹注,技職資源已和高教有落差,再加上公私立學校、地域的影響,對於弱勢技職學校更是雙重打擊。

技職教育的困境非一日之寒,要解決問題也難一蹴可幾。面臨高教和技職經費落差,教育部長蔣偉寧曾說,要將高教現有經費移給技職確實有其困難性,因此如果爭取到新的預算,會優先提供給技職,希望拉近高教和技職的經費落差。

教育部的承諾對長久以來營養不良的技職體系來說,也許可解一時之急,卻不見得能解一生之需。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認為,新增經費優先撥給技職只能當成階段性發展目標,高教和技職經費差異的問題遲早都得解決。

葛自祥指出,現在太多資源投入高教,以鼓勵尖端研究,但人才培育應該要多元,不能忽略技職教育;一般大學有邁向頂尖大學計畫,5年經費新台幣500億元,技職卻只有典範科技大學計畫,目前4年只約60億,兩者差距懸殊,教育部應設法補強,才能順利推動技職再造。

學校的苦處,教育部也感同身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長李彥儀表示,目前職校設備大約落後業界10年,有些私立學校甚至落後達30年;而各類科狀況又不一,例如資訊產業不斷推陳出新,幾乎每1、2年就是「一代」,讓學校不管在教學或設備追趕上疲於奔命。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李彥儀說,既然學校怎麼趕都趕不上業界,只能轉換思維,因此教育部傾向未來以「基礎設備」補助為主,讓學生在校學會基本操作,加上理論基礎輔助,即使出社會後接觸更新的儀器,也能觸類旁通。

教育部也鼓勵業界捐贈設備給學校,即使是要淘汰的設備,對學校來說可能還是相當新穎。遇到新科技,產學也可充分合作,李彥儀說,例如最近的win8作業系統,台北科大就引入美國專業師資,培養出的程式設計人才,便能迅速接軌。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