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人質危機 阿國攻堅為殲敵

【新唐人2013年01月19日訊】(中央社巴黎18日綜合外電報導)分析家說,阿爾及利亞政府與伊斯蘭主義者鬥爭了數十年,在對與蓋達組織掛鉤、挾持人質的武裝分子發動攻擊時最主要目的是消滅對方,而非救出人質。

法新社報導,法國警方精銳反恐單位「國家憲兵特勤隊」(GIGN)前隊長葛洛伊斯(Frederic Gallois)說,阿爾及利亞軍方的目的「首要是消滅恐怖分子,雖然對我們來說當務之急是保全人質的生命安全」。

他說:「他們的次要目的是拆伊斯蘭主義宣傳的台子。他們不希望(人質危機)持續一週。」

阿爾及利亞國營媒體說,阿國特種部隊已從伊斯蘭主義槍手救出約100名外國人質,但今天仍有約30名人質失蹤。

國際上批評阿爾及利亞發動攻擊的方式,新聞報導說,許多人質可能在攻堅行動中喪生。

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馬克斯(Jon Marks)說:「西方政府的關切,在(他們)處理伊斯蘭主義者的決策過程中會是非常次要的。」

他說,這次殷阿梅納斯(In Amenas)天然氣田綁架案的規模是前所未見的,阿國政府1990年代與伊斯蘭主義者長期戰爭,造成10萬多人喪生,即使當時都未曾發生過類似事件。

他說,「我認為,因此這是對阿爾及利亞人和對阿國軍方的羞辱」,這對阿國的考量來說是重要的。

時事月刊「非亞」(Afrique Asie)的主管奈姆(Majed Nehme)說,英國、日本和美國「很可能會憤怒,但他們憤怒比出現更多受害者、更多綁架案來得好」。

他說:「阿爾及利亞的信條是,他們一向都不曾與挾持人質的武裝分子協商。」

奈姆說:「當時挾持者要求將人質帶離(天然氣田),讓人質成為談判籌碼,因此他們(軍方)傾向於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

俄羅斯在處理2002年莫斯科劇院和2004年貝斯蘭鎮(Beslan)學校人質事件時,造成數百人傷亡。

葛洛伊斯強調,阿爾及利亞的戰術可能使西方震驚,但運用類似戰術的俄羅斯人卻「根除了世界上相當殘暴的幾個恐怖分子組織」。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