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屈原故里照面井的傳說

【新唐人2012年12月10日訊】屈原,本名屈平,戰國時代楚國人。因他的字是“原”,所以后人都称他为屈原,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一生憂國憂民,但他的政治主張不能被昏庸的楚懷王所接受。當強大的秦軍終於打敗他的祖國——楚國時,他滿懷悲憤地於汨羅江投河自盡,終年六十二歲。屈原家鄉至今傳頌著不少有關屈原的傳說。

在屈原老家秭歸香爐坪正對面的三星岩半山腰處有眼泉水井。井水清亮清亮,象一面菱花鏡子。井邊有塊古碑,刻著“照面井”三個大字。關于這口井,流傳著一個少年屈原的神奇傳說。


 
相傳屈原從小就養成愛好潔淨的習慣。每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姐姐跟前,請她給自己梳頭、洗臉、整容。姐姐總是一面給弟弟梳洗,一面給弟弟講那些保持高尚美德的故事。年長月久,小屈原漸漸懂得了,不僅要講究外形的整潔,還要永遠保持心靈的純正。屈原漸漸長大了,他不再耽誤姐姐的時間了,自己每天早起後就來到香爐坪坎下的響鼓溪畔,對著清清的溪水照面、洗臉、梳頭、整容。
  
有一天,小屈原在溪邊梳洗完畢,突然想到:要是能有一口井,既能照出臉上的污垢,又能照出心上的灰塵,該多好啊!想到這裏,他就回家去,扛來一把小鋤頭,爬到三星岩邊挖起井來。屈原年紀小,氣力也小。他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地一連挖了兩天,才只挖了銅鑼大的一塊地面,深不到一尺。

小屈原的行動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爺爺看到 了,山神爺爺就變成一個白眉白須的老樵夫,挑著柴走下岩邊,問道:“孩子,你想挖水井嗎?”
  
“是的,老爺爺,我想挖一口又能解渴、又能澆田、又能照面、又能照心的水井。”
  
“有志氣呀,孩子!可挖這井,你沒選准位置呵,你聽著:三星岩,三星岩,對準三星引泉來。折斷龍骨泉眼開、照面照心滌塵埃。”

山神爺爺說罷,眨眨眼睛,捋捋鬍鬚,挑著柴擔子走了。
  
聰明的小屈原一下就明白了老爺爺的意思。夜裏,他站在香爐坪,對準三星的方向,選好了井位,第二天一早,就在選好的位置上挖起來了。他又一連挖了兩天,手掌打起了大個大個的水泡,手臂也又酸又痛,可是才挖出銅鑼大的一塊地面,深不到一尺。姐姐知道弟弟在挖井,也趕來幫忙。姐弟倆又挖了兩天,井面還不過簸箕大,深不到兩尺。

這情形,又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爺爺看到了,他又變成老樵夫下山來了。
  
“孩子,鋤頭磨鈍了吧?我借給你一把小鎬!”
  
小屈原接過一看,嗨!明晃晃,金閃閃,原來是一把金鎬。
  
老爺爺笑著說道:“金鎬一點石岩開,碰到龍骨我再來;心誠感得天地動,定有明鏡鑲山崖!”說罷,打著哈哈,飄然而去。

屈原姐弟倆高高興興地幹起來。那金鎬也真怪,舉起來,四兩輕;落下地,千鈞重。他們姐弟倆挖呀挖,只挖了七天,那水井就有九尺九寸深,周圍就有三丈三尺長。誰知正當他們信心倍增時,突然屈原猛力一鎬掘下去,只聽得叮噹一聲響,火星直冒;再一敲,石頭蹦蹦直響,紋絲不動。小屈原急了,姐姐也急了。

從此以后,小屈原每天清早就來到井邊,用清清的泉水沖洗散開的長髮,濯洗鮮紅的帽纓。每次梳洗完畢,他就對著明亮的井水,察看自己心地裏有沒有私心邪念,反省自己是否有什麼不好的行為。
  
傳說這井水也很怪,好人喝它,清爽津甜,不生疔瘡;壞人喝它,五內俱焚,腹如刀絞。好人愈照愈美,壞人愈照愈醜。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