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習近平可能在東海前線

【新唐人2012年9月12日訊】未來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日後就失去蹤影,並且取消多項重要的外事活動,引發許多流言,但是我認為都不可信。

例如說他被謀殺,包括製造車禍或被行刺。且不說對中共領導人的安全防衛是如何的嚴密,如果是謀殺,全國一定大搜捕,然而未有這些跡象。如果說是受傷,也不見得,因為一般受傷,不會這樣多天,何況背部受傷,一點不影響出席一些活動的「正面」形象。

我本來認為他可能到深圳,處理香港的反對國民教育運動,以及立法會選舉以後的形勢。然而9月10日選舉揭曉後,習近平還沒有亮相,所以也可以否定這個想法。

然而隨著中日圍繞釣魚台出現的日益激化的矛盾,以及過程中一些怪異現象,我覺得習近平應該是在東海前線處理釣魚台事務;而需要他親自出馬,不留在北京進行中央控制,就是他要處理具體的軍事問題,將軍事衝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8月29日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多名中國負責對日外交的官員透露,中國將接受日本對釣魚台的「國有化」,但是有「三不」原則:一是不登島,二是不在島上進行任何資源或環境的調查,三是不在島上建任何建築。北京做這個決定,是因為瞭解到,如果由東京都購島成功,知事石原慎太郎將會展開觀光、調查和建造設施等改變現狀的舉動,使情況更加複雜。

相信這個決定引發高層爭議,尤其是軍方。因此9月1日習近平以中共中央黨校校長的身份出席黨校秋季學期開學典禮後就失蹤了。估計是習近平也不滿胡錦濤這個決定。有多個消息說,習近平對胡錦濤的「維穩」越來越不耐煩,不但換掉了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在對外關係上,也要走自己的路。這就是採取軍事行動取代胡錦濤的軟弱。

9 月9日,胡錦濤與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海參崴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高峰會的會場上,以站立方式進行15分鐘短暫的非正式會談,而中國官方的新華社對胡錦濤的談話,卻出現了兩度修稿的情況,外媒評論,究竟是中方尚未統一言論口徑,或是先前的日中默契已經生變。

因為新華社最先發表的報導,是胡錦濤反對日本購島行為的強硬講話,但是半小時就撤銷,改回只是表明了中方立場的模糊報導。可是到了晚上,又恢復最先發的稿子。顯然這是反映了胡錦濤對背棄原先對日承諾的尷尬。本來想息事寧人,但是黨內強硬派不同意,於是再度恢復原先報導。伴隨強硬講話,就必須有強硬行動。因此估計這些日子,習近平就是拋開胡錦濤,親自到東海前線坐鎮,熟悉情況。

促使習近平強硬起來有兩個因素:第一,習近平的太子黨夥伴,以劉源上將為主,劉源的智囊就是主張「新民主主義」的張木生,這批太子黨主張對內可以寬容一些,實行一些改革,但是對外則是強硬的國家主義立場。

第二,習近平被人視為「弱主」,相信他的上述夥伴,說服他對日本採取強硬態度,不惜引爆軍事衝突來樹立他在黨內的強勢地位。而他借軍事衝突,熟悉軍務,其他軍頭也就不敢小看他。

選擇在釣魚台而不是南沙群島,除了對日本更容易煽動民族主義外,負責釣魚台作戰任務的是東海艦隊,而東海艦隊駐地的寧波,就在浙江省。習近平從2002年到2007年在浙江擔任省委副書記、省長與省委書記期間,也兼任南京軍區國防動員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國防委員會主任與浙江省軍區黨委書記,因此對軍隊事務不會完全陌生,也有人脈。

有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習近平就可以顯一顯身手。如果這個猜測沒有錯的話,日本誤信胡錦濤的條件而真的將釣魚台國有化了,除非日本認為上當而向中國示弱,否則這場衝突不可避免。不管日本怎麼做,習近平都是贏家,胡錦濤是輸家,而日本則看它如何應對了。

也因為如此,大家都應該有發生軍事衝突的準備,尤其是金融市場。還好中國也不是真想打仗,因為真打起來,中國內部會如何,習近平也不會冒這個險。因此只要美國出來勸架,衝突就會逐漸平息。但也因為要拿捏衝突的時機與規模,習近平就得親臨前線,否則一旦那些將領來一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衝突就難以收拾,習近平就不一定是贏家了。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