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腦勺的專制辮子」外媒論香港民怨

【新唐人2012年7月2日訊】(新唐人記者唐清清綜合報導)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但是她在1997年回歸前,創造了經濟、生活環境富裕等令世界矚目的輝煌。但自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經濟失業率逐年下降,尤其中共隨意踐踏人權,港人對北京極為不滿。外媒評論認為,「專制」與「民主」不能並存,要想讓香港人願意以中國人的姿態站在世界的屋頂,必須剪掉後腦勺那條陳腐的專制辮子。

胡錦濤訪港點燃回歸以來民怨大火

《紐約時報》報導,胡錦濤這次重臨香港,民怨高漲。港人對北京的不信任升上1997年回歸以來最高。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最新數據顯示,不信任北京政府的港人達到1997年以來最多的37%。包括陳光誠事件在內,中共不改踐踏人權的故習,是促成港人不信任北京的重要因素。

民意研究計劃今年1月公布的另一項民調,港人以「香港人」自居的比率,比自視為「中國人」者多20%到30%,自視為「香港人」者增加到10新高,自視為「中國人」者減到12年新低。

分析家稱香港房地產價格飆上1997年回歸以來最高,已是亞洲最大的貧富差距寫下40年新高,香港貧富差距要大過英國、新加坡和美國。以及民眾詬病已久的空氣污染持續惡化,和直選特首遙遙無期。使港人對北京、對香港由小圈子大亨控制一切的政經制度火大。

路透記者形容香港特首梁振英是被一群忠實支持北京當局者所選出,其中都是富商巨賈和商業人士。

專制與民主」不能並存香港剪掉專制辮子

台灣《聯合晚報》報導指出,港人的焦慮,相當多來自香港對大陸的複雜關係。1997年以來,香港在經濟上日益倚賴陸客支撐,香港在保有可觀的文化和政治差異之餘,目睹潮湧而至的大陸觀光客和移民衝擊、甚至改變港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炒高房價,頗非滋味。

報導還稱:15年前鄧小平創造了「一國兩制」。「兩制」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隔,而是硬要「專制」與「民主」並存。「專制」與「民主」不可能並存。兩制下的香港,只有50年,在這50年間,讓那個龐大的母體變成民主與法治,而不是被那母體改成專制與壓迫。

但是,「15年匆匆逝去,她反而越被拉著後退,其中的沮喪與失落,衍發成香港社會最深的焦慮,和最狂熾的憤怒。」

因此,報導最後說道,物質的攏絡已是末路窮途,北京要理解香港,要讓香港人願意重新以一個先進的中國人的姿態站在世界的屋頂,必須真正剪除那條既陳腐、又絕望,仍留在後腦勺的專制辮子。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