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平:高考已經淪為形象工程

【新唐人2012年6月25日訊】高考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最公平的競爭方式,然而特權階層已經早已不在這個層面上跟你競爭了。根據新聞報導,今年高考的錄取率竟然在75%,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成為三個人裡面的那兩個,你就等於進入拚爹階段了。三個人裡面有兩個人便能上大學,的確是件好事,說明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已經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平,我的問題是,如此高的普及率,還有必要採取「史上最嚴的高考」嗎?

「史上最嚴」的說法來源於媒體,從新聞裡面看出,的確對於高考的嚴格程度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成本一部分來自考生本人,另一部分來自納稅人。各方資源經過一番緊張以後,其實都是做做樣子,就像是去趕演一場公平競爭的大戲,落幕以後你仔細想想就知道,誰跟你在這戲裡競爭啊。

那麼高的錄取率,對應於那麼嚴格的考試,非常不對稱,完全是一種浪費行為。不如取消高考,至少取消那麼嚴格的高考,大學採取寬進嚴出,讓學生在大學裡面競爭,綜合優秀者得到好的工作,崗位公開招聘,打破拚爹的局面才是關鍵。這一點才需要跟國外接軌。如果你瞭解加拿大的中學省考和美國的SAT就會發現,這些統考在學生的成績裡面只佔其中的一部分比例而已。通過高考篩選本來就有其不科學的地方,一考定乾坤並不代表這個考生的綜合能力。

有一點不能偷換概念的就是,大學普及率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平並不意味著大學教育質量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平,而恰恰是由於大學錄取率增加了,大學教育變成了「蘿蔔快了不洗泥」的狀態,這些年來中國最好的高校水平依然排在世界三流大學的行列。通過世界高校排名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全世界綜合院校排名,北大能夠勉強排在五十名前後,但是到了研究能力(或者科研排名)排名便一下子被甩到一百名前後,說明是有規模沒成果的樣子貨。

我的意思是,與其用那麼高的成本進行高考,不如用來提高教學質量,或者增加就業機會。在沒有相應就業機會的情況下,或者說沒有相應更好的就業機會情況下,大學生這個稱謂的含金量已經大幅下降,大學四年浪費的不但是金錢,而且浪費了四年的青春,得到的只不過是一個沒有什麼含金量的稱謂,那還不如買張年畫貼牆上來得實惠。而媒體的導向就起到了更壞的作用,放大連年畫都不如的大學文憑,這不是套孩子們的學費和青春嗎。

因此我認為,當下的高考,對於國家來講,純粹就是一個體現公平的面子工程,這裡面體現不了公平,你讓真正有本事的人不需要拚爹才是公平,你讓有能力的孩子找到更好的工作才是公平。而這個面子工程對於孩子來講,更是一場災難,為了趕著演出這場公平大戲,孩子們已經開始全班打吊瓶了。你再算算如今驚人的高考成本,這都是演戲成本,是由孩子們的家裡出的演戲成本。

與之對應的還有各種天價補習班,堆積如山的培訓教材,營養補品,還有公安,交通,協管,出題,判卷,考場設備等等,倒不如說是一個創造就業拉動內需的工程,但最划不來的是孩子們的青春沒了,快樂不見了,身體完蛋了,最關鍵的目的確實達到了——用來獨立思考的大腦徹底給廢了。

文章來源:《奧一論壇》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