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廣:悼念方勵之兼評《環球時報》社論

【新唐人2012年4月12日訊】(新唐人報導)方勵之先生,4月6日逝世。他是89六四民運的啟蒙者和精神領袖,是知識分子的榜樣,他的過世對中國民運是個巨大損失。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民運興起,有三個知識分子功不可沒,其中一個是科技大副校長方勵之,還有作家劉賓雁,政論家王若望,號稱三劍客。我對方勵之印象最深,因為他是大學副校長,我在大學教書,而且我們都是學物理出身,1989年前,在大學裏就流傳他的講話的復印件,當時沒有互聯網,有些敏感言論和文章,只能靠打印件傳播。從傳單中看到,他對當局的批判居高臨下,諷刺挖苦,很是過癮。

1986年,發生學潮,方勵之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訴求進行打壓,科技大學部分學生因對人大代表的「橡皮圖章」性質不滿而抗議,上街遊行,進而引起全國的86學潮,方勵之在1986年學生集會上說:「民主不是自上而下給予的,而是自下而上爭取到的。」他鼓勵學生爭取民主。

1987年春天,他和胡耀邦一起被鄧小平批判,說他們反對自由化不力。「三劍客」都被開除黨籍,方勵之被免去大學副校長職務,調離科技大。方勵之在這之後,沒有停止過問政治。1988年,方勵之在北京,積極參加北京高校政治研討會,並接受外國傳媒采訪,公開批評「四項基本原則」(包括黨的領導,社會主義道路,馬列毛思想和無產階級專政)。1989年1月,他向軍委主席鄧小平發出公開信,建議釋放民運人士魏京生,64學運期間他與在北大任教的妻子一起支持學生訴求。64事件後,6月12日他被北京市公安局「通緝」,他與妻子在美國使館避難後轉去美國。

方勵之到了美國,主要工作是在大學從事天體物理的研究和教學。也曾擔任中國人權理事會的主席,參加一些比較有影響的活動。

我曾經想過有朝一日中國實現民主,方勵之回國,如他願意從政,可以當教育部長,或者更高的行政職務,用他的理念,改革教育,推動變革。因為方勵之品德高尚,思想先進,在任科大副校長時,就能引領潮流,對學生言教身教,以後有了在美國大學從事二十余年的教學和研究的經驗,在中國未來的建設中,他應該是一個十分難得的人才。

他的死訊,使人悲痛、使人惋惜,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應該同心協力,促進大陸的變革,使得流亡國外的有才有識之士,早日回國,推動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環球時報》是中共官方喉舌,針對方勵之逝世,在4月9日發表一篇《順歷史而行,個人力量才能激活》的社論。說方勵之逆歷史潮流,所以「一事無成」。這當然是錯誤的。方勵之所作所為是中國民主潮流的一部分,他的言行,曾照亮過中國爭取民主的道路,溫暖過很多人的心,他的作用會得到歷史的承認和記錄。在歷史上人們回顧64學運的時候,人們會記得方勵之,會緬懷方勵之等三劍客,在將來中國科技大會樹立他的塑像,他會成為後人學習和敬仰的人士,而現在和過去對方勵之先生潑汙水的人,只能是歷史洪流中的一些浮渣。

《環球時報》站在官方立場,會貶損方勵之。但是從社論的字裏行間也能看到一些變化,1989年的學運領袖都被扣上「反革命暴亂」的罪名,被「通緝」,而作為精神領袖的方勵之也以煽動學運動亂的「反革命罪」被通緝,但是這次的社論中對方勵之的描述卻是「在美國病逝,享年76歲」的「異見人士」,已經不是「反革命分子」,「顛覆分子」,「反華勢力」,這正像對64學運的評價,從「反革命暴亂」到「動亂」到「政治風波」一樣,說明上層有些人,在向現實靠攏。

建議北京當局在方勵之逝世之後,能夠進一步面對現實承認有「不同政見者」,承認有「反對派」,首先應該釋放國內的「政治犯」、「信仰犯」、平反四六,允許被排斥在國門之外的中國公民盡快回國。

2012年4月11日於山東大學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