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7成台灣民眾要延後退休

【新唐人2012年3月13日訊】(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13日電)根據一項調查顯示,73%的台灣受訪者因缺乏足夠存款、需要賺錢撫養小孩及工作不穩定等因素,必須延後退休

另外,雖有超過7成的台灣受訪者已開始儲存退休金,但有54%的受訪者對自己退休金儲備沒有信心。

這項「個人財務健檢」調查,是花旗銀行委託獨立研究機構在2011年12月15日至21日,針對全台灣500位18歲以上、擁有金融商品(銀行帳戶或是信用卡)的民眾進行網路調查,信心水準在95%以下,抽樣誤差為4.5%。

花旗「個人財務健檢」調查自2007年開始,調查指標包括:對整體生活品質的滿意度、對未來財務前景的樂觀程度、是否訂定預算計劃、儲蓄習慣、信用卡帳單支付習慣、購置房屋情況、保險狀況、退休金規劃等。

花旗銀行表示,2011年「個人財務健檢」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平均個人財務健康指數為54.6分,與2010年相同,維持在過去5年的高點。

所謂「財務健康指數」,花旗銀行指出,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目的在呈現消費者對於當前理財、儲蓄、投資等金融活動的態度。財務健康指數愈高,代表民眾愈有信心面對未來的金融前景。

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於當前生活品質的滿意度較2010年下降3個百分點至66%,對財務前景的樂觀程度也由2010年的64%降至58%。

另外,台灣民眾對於經濟前景較以往持更保留態度。37%的受訪者表示其資產較前一年減少,65%受訪者表示生活物價上漲、薪水凍漲是最主要的原因。至於奢侈稅效應則影響不大,7成受訪者表示資產並沒有受到影響。

有6成的台灣受訪者表示,若遭逢失業,存款還足夠支應3個月以上的生活支出。整體受訪者的存款平均可支應13週的生活支出,不但比2010年可支應11週生活支出的狀況進步,也比亞太區的平均值11週為高。

不過,但有超過8成的台灣受訪者認為,必須擁有新台幣300萬元以上的存款,才能享有舒適的退休生活,且理想的退休存款金額為3300萬元,顯示台灣受訪者較未雨綢繆,對自身的財務狀況及退休財務需求的評估較為謹慎。

在公益捐款方面,有51%的受訪者會將現有收入的1%至5%用於公益捐款,23%的受訪者會捐出現有收入的6%至10%。整體而言,近8成5的民眾會將公益捐款納為財務規劃的一部份;平均而言,會將收入的8%規劃用於公益捐款。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