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震週年 海嘯災區重建防風林

【新唐人2012年3月8日訊】(中央社記者曹姮東京特稿)311東日本大震災即將屆滿1年,宮城縣名取市海邊的海岸林被海嘯侵襲,瓦礫雖已大致收拾完成,失去海岸林的岸邊至今荒蕪一片。

遭受海嘯襲擊的名取市海岸,原本有一大片美麗的黑松林,現在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樹幹與部分未被沖走的殘枝,還有不斷從海上吹來的風沙與潮氣。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震災當天引發巨大海嘯,摧毀了千葉縣以北總長230公里70%的海岸林,也吞噬了附近的仙台機場。

巨大海嘯把太平洋沿岸的防波林連根拔除,青森縣、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與千葉縣6個受災縣的海岸林中,以宮城縣的1753公頃最為慘重。

事隔1年,今年3月初,1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在被海嘯肆虐的海邊,名取市東部震災復興會會長鈴木英二無奈地表示,「海岸邊的黑松幾百年來保護這片土地,大家一直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一旦松樹沒了,才發現多麼珍貴,以前從來不知道它們如此重要」。

仙台平原一帶,約400年前的伊達政宗時代,就開始建設海岸林,把荒廢地變為農地,讓海岸林為市民擋住從海上來的飛沙、鹽害、強風與滿潮。

海岸林有防風、防沙、防潮、防霧、防止鹽害等多種效果,失去了海岸林,附近仙台機場的飛機引擎都受影響,自行車沒有幾個月就生鏽了,連10元銅板都發霉變綠,海水的鹽分被吹進內陸,對農作物也有不良影響,再也無法種植蔬菜和花草。

西元1948年至1958年的10年之間,村民們在這裡大量種植了約100萬棵松樹,60多歲的村民森和子女士表示,自己唸小學的時候,曾經和父母家人一起努力在海岸種松樹,好不容易松樹長大了,現在松樹林全毀,她又要重演小時候的植樹歷史。

松樹林除了抵擋風沙,松果還能當做冬天暖爐的燃料,在東北地區,冬天會讓學生放假去松林裡撿松果來當燃料,對東北沿岸的居民來說,松樹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即使一整片的黑松被海嘯沖倒,現在仍然保護著附近居民的生活,不把倒壞的松樹殘幹清除,是因為它們還能夠多少讓居民免受風沙與鹽害。

鈴木位於仙台機場旁被海嘯侵襲後的住宅,現在成了附近唯一保存下來的「歷史見證」,日本式的大房子只剩斷垣殘壁,到處可見無情海嘯留下的痕跡。

說起海嘯,鈴木心有餘悸地表示,當天他看房子前一整排松林的2/3被海嘯淹沒時,才發現情況不妙,一路從家裡開車往附近的仙台機場逃,到了機場下車時,水已經沖到離自己100公尺的地方,海嘯的速度非常快,真是千鈞一髮。

而這間位於機場旁的日式傳統住宅,也在一瞬間被沖得只剩軀殼。

鈴木強調,經過這次大海嘯,更能體會海岸防風林對陸地居民的重要性,生命財產都受到海岸林的保護。

海岸林有減緩海嘯流速、減低災害的功能,這次東日本大地震的海嘯,海岸林也發揮了功效,延長了波浪衝向內陸的時間。

經過專家的研究發現,先前的黑松因為種植地過於密集,以致根無法向下深紮,這也是多數黑松無法在這次海嘯中挺住的原因之一,將來要讓海岸林重生,就必須注意要將黑松種植在稍微有點高度的台地上。

但是種植海岸防風林不是今天種、明天就可以享受成果的,最適合種在海邊的黑松,從種子育苗需要3年,長到和人一般高需要10年,真正完成一整片松林需要20年的時間,所以是刻不容緩、愈早開始愈好的工作。

日本公益財團法人OISCA在震災後計劃了長達10年的海岸林重生專案,要利用10年種植50萬棵松樹,讓東北地區的海岸,重拾災前的白沙與黑松,要給後代留下整片防風、防沙的海岸林。

OISCA預定向國內外募款10億日圓,在名取市北釜地區沿岸約100公頃的土地上, 種植50萬株海岸林,其中包括40萬株黑松與10萬株闊葉樹。

種植松樹首先要從育苗開始,在林野廳的東北營林局服務了40年的佐佐木先生,他負責教村民培育松苗,在內陸地區找好了適當的農地與農家,從3月下旬開始進行栽培樹苗的測試。

宮城縣內的受災農家加入育苗的行列,能夠獲得收入,補足務農的損失。育苗成功後,預定2014年起到2020年,分7年進行栽種。

要如何將松苗種植在沿岸,也是一大工程。

專家們準備利用唾手可得的震災瓦礫,首先將瓦礫中的有害物質去除後,弄碎鋪在最底層,然後再把倒塌後的防波堤水泥弄碎,也鋪在下層,再從山裡把土壤運到海邊,鋪成2至3公尺左右的高度,下層有水泥等,可以讓松樹更容易向下紮根。

除了當地居民全體動員之外,OISCA也呼籲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踴躍成為「黑松救助隊」的隊員,協助名取市海岸林重生。

OISCA說,兩年後育苗成功開始植樹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到名取市的海岸,來參與有意義的種植黑松活動。(本文附有照片及影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