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述思:誰製造了中國「5800萬留守兒童」?

【新唐人2012年2月22日訊】這是一個特擅長描繪美好未來的國度。

但不妨礙她無力愛孩子。

他們也許不是您的孩子。

或者您有實力交罰款生多胎,還能將他們都送到米國上小學,然後留在那裡分享奧巴馬賜予的福利。只能說您很幸運,不過,假如您決定留在國內為孩子積攢生活費的話,那麼這些孩子的命運就值得您全情關注。

有人說,這是中國當代社會最大的潰瘍。他們享受不到完整的父母親情,感受不到公平教育,呼吸不到自由和尊嚴的空氣,是流浪和失學兒童、心靈扭曲患者乃至少年犯最大的後備軍。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留守兒童。在快速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這些孩子卡在了時代隆隆前進的齒輪中,無法救贖。按照官方7年前公佈的數字,他們總數5800萬。

當一系列連續的悲劇上演以後,很多知識精英將矛頭直指他們的生身父母。甚至說:養不起就不要生。

對於少數喪盡天良的大人,這樣的指責不無道理。但如果針對全部,那簡直是污衊。如果認真瞭解這些孩子的成因,你就會懂得在中國這個封建傳統濃郁的國度,加上貧富分化、階層對立加劇,晉惠帝的幽靈始終沒有散去,他老人家這樣安慰快餓死的百姓:何不食肉糜?

其實,這5800萬孩子在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和繁榮買單。

拋開日益加劇的城鄉差距不言,公共教育投入的缺失,社會福利的滯後,都使「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在許多地區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幻。

本來應該政府和社會承擔的巨大成本,無情地壓在了太多需要為生存而戰的父母頭上。他們被迫背井離鄉,成為定期遷徙的候鳥,而照顧撫養孩子的重任便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

社會的救助一直都在進行,但既是乏力的,又是不平衡的。在教育部撤並鄉村小學後,這個社會甚至吝嗇地不能給需要長途跋涉上學的孩子提供一輛安全的校車。2011年,多起校車事故奪去數十留守兒童生命。當年各級政府採購公車費用超過800億人民幣,無一輛校車。

更多的父母將數百萬孩子帶到了城市。但多數大人需要每日為生計打拚,平日都孩子缺乏關愛甚至起碼安全的看顧,更可怕的是,絕大多數的他們是永遠不能獲得金貴的城市戶籍的,而沒有這張中國市民的證明,孩子就永無可能獲得公平的教育、醫療權益。

現在,廣東、重慶等地進行了戶籍改良,部分農民工面前,城門裂開了一個小小的縫隙,但對於多數地區而言,1.3億候鳥化生存的打工者仍會以流浪者的姿態寫入歷史。

拯救5800萬留守兒童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應是分享著改革發展成果的所有人的義務。你無法迴避,責無旁貸。

徹底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態需要系統的制度改良,比如義務教育的公平化推進,比如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再比如戶籍堅冰的盡快打破。但對於快速發展的當代中國而言,這些準備還遠未到位。

相關的政府和社會救助儘管從未中斷,但由於缺少系統化、制度化、長效化機制,這些救助往往不是流於形式,就是運動化、政績化,孩子們的救濟途徑始終單一而短暫。

在四川、重慶等地,很多官員和社會志願者擔任了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這樣的愛心接力往往難以填補孩子們的親情缺失,許多地方興建了寄宿制學校,但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相關的情感教育、心理輔導卻嚴重匱乏。

更重要的是,面對這一影響中國未來發展質量的命題,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奔走呼號,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共同參與。

不能讓留守兒童輸在起跑線上。

最近,一場CCTV財經頻道舉辦的愛心晚會引起了轟動。

這場名為「特殊的家長會」大官大款大腕云集。他們一同被四個留守兒童的故事打動。

晚會由四個單元組成:春天來了,孤獨的童年,我想有個家,艱難的上學路。分別講述了貴州松桃縣5歲的唐金梅、6歲的裴國豔幾年沒有見到過爸爸媽媽的故事、廣西馬佔山縣古寨鄉琴堂小學13歲的學生陸澤利被寄養在姑媽家每天把想念父母的心事寫在小紙條的故事、四川涼山州普格縣孟甘鄉12歲的小學生龍英每天上學要走3個多小時山路的故事。

許多人淚流滿面。濮存昕在帶孩子們做完遊戲後,當場捐獻了自己剛剛獲得的100萬獎金。晚會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等的留守兒童項目共募集善款近1.4億元人民幣。

但這只是一次盛大的綵排。按照欄目組的意圖,想通過這次聲勢浩大的動員,呼籲即將召開的兩會能在制度層面為孩子們鋪就更安全順暢的人生跑道。

溫總理最近說:今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各項工作一定要善始敬終,能做的事情絕不拖延,能解決的問題絕不推脫。

希望這成為5800萬留守兒童的福音。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