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嘉:中共治下無真正市場經濟

【新唐人2012年2月22日訊】都說今年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因為今年中國政府緊縮信貸,抽緊流動性──兩年來竟然上調了十二次存款準備金率。依我看來,這些原因充其量也只能算作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非直接原因。

中國前幾年超發貨幣達三四十萬億元人民幣,上調十二次存款準備金率鎖住流動性十幾萬億,幾年來經濟發展消化掉的,再加上瘋狂漲價的、負利率吞沒掉的,有十幾萬億元。因此流動在市面上的遊資起碼還有十數萬億元。

從今年的文物市場行情中也能看出,當前市面遊資之多。前幾天徐悲鴻的一幅國畫在北京竟拍到二點三二億元。因為政府宏觀調控,樓市、股市均無起色,遊資沒有出路一股腦兒湧向藝術品市場,可就是不流向中小企業。

正是中國政府阻擋了這巨量的社會資金進入中小企業。一般來說,中國政府不允許民間借貸,因此現在中國的民間借貸大多數是非法的,即所謂的地下錢莊。即使中國政府對有些民間信貸含含糊糊地承認,但也明確規定,其利率不得超過銀行同期利率的四倍。

民間借貸卻必須依照市場規律辦事,如果民間借貸不趨利不追逐利潤,那麼民間借貸就根本不會存在。中國所有的銀行掌握在中共手中。相對中國的CPI指數,中國的銀行存款利率一直是低利率或者負利率。中國現在再次強調民間借貸利息不得超過同期銀行利率的四倍,超過部分不受法律保護。實際上,這就是中共政府想把民間借貸也控制在手中。

中國的銀行說白了,就是壓價(低利率、負利率)吸納社會資金,從而低成本提供給國有企業的一個吸管、通道。中國的金融領域實際上從來沒有真正放開過。所有銀行掌握在中共政府手中,雖然銀行利率市場化說了二十多年,但根本不見有實現的可能。

中國的銀行存貸利率差在世界上是比較大的,但是其貸款利率相對CPI則是比較低的。而這樣低成本的貸款往往只有國有企業或者政府工程才能得到,尤其在信貸緊縮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這就是說,廣大居民以存款的形式不僅養活了銀行,也通過低成本的銀行貸款養活了國有企業。

一個銀行,一個國有企業,是中共統治的經濟利益的根本所在。因此,它是不會輕易鬆手的。這也就注定銀行和國有企業的市場化程度是有限的。

其實,中國經濟的命門就在這裡。中國經濟一直操控在政府手裡,一心為保持中共的永久統治服務。而市場經濟則是經濟主動權掌握在市場主體──企業及制約企業的消費者和企業勞動者手裡。三十年來,中共的改革開放其實只是稍稍放鬆了一點操控,中國經濟馬上就得到很大的發展。因為中國人真是勤勞勇敢,只要稍微獲得一點創業和勞動自由,就能創造出巨大財富來。可是,中共是不會真正實行市場經濟的,因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政府調控和六十餘年來中共對中國經濟的操控、支配,完全不是一碼事。只要中共統治中國,中國就不可能走上真正的市場經濟之路。

文章來源:《動向》雜誌2012年2月號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