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鍾:農民工支撐中共巍峨大廈

【新唐人2012年2月4日訊】當今中國社會有兩億多農民工輾轉流徙於大中小城市中,他們的生存狀態可形象地稱之為「水陸坦克」或叫「兩棲動物」。因為他們的家在農村山區,工作勞動則在城市鄉鎮,不斷流動變化,進可在城市打工掙錢,退(失業或不願意)可以回農村種田維生。前幾年,美國著名的《時代》雜誌封面刊登了深圳兩位男女農民工的肖像,題之為「中國的脊樑」。一點也不錯,沒有他們的刻苦耐勞,犧牲奉獻,在中國的最底層打拼,當今中共這座巍峨大廈(經濟居世界第二)是支撐不住的。

首先從經濟層面說,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靠出口廉價的商品佔領世界市場。商品為何廉價,主要是勞動力工資低廉。低廉的工資由誰承受,當然是農民工埋單。中國現在外匯儲備世界第一,這部分的錢,可以說很大部份是農民工的奉獻。其次,農民工是社會相對穩定的主要原因,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兩點:一是農民工是兩棲動物,它使社會的失業率高低波動不會對社會的穩定構成大威脅。失業了,他們主動回鄉生活,國家社會不付失業救濟金,也不會鬧事抗議。二是農民工的存在使城市居民(工人和低層服務人員)看到社會上有個比自己地位低得多的群體存在,因此產生一種滿足感,不會也不敢對國家政府提出更高的訴求(何況他們沒有真正捍衛自身權益的工會團體存在)。

現在的農民工所處的狀態,成了社會進一步發展變革的阻力,其根源在城鄉二元制上,對此專家學者呼籲改革之聲甚高,但這是中共政權的基礎所在,與虎謀皮談何容易。

文章來源:《爭鳴雜誌》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