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建:家電虛標潛規則是怎麼「爛透」的

【新唐人2012年1月25日訊】上週有媒體報導稱,家電產品機身上貼著的「中國能效標識」存在水分,一些企業為分一杯羹,不惜在能效標誌上造假。「虛標能效等級」已成為家電行業的潛規則。隨後,記者採訪發現,家電行業普遍存在技術參數虛標問題,除虛標能效等級外,噪音、容積、冷凍能力、耗電量等指標也成為部分家電企業「吸金」的假面具。(《新京報》1月19日)

家電業內可以被「塗脂抹粉」的,不僅僅是能效標誌:譬如噪音、冷凍能力、耗電量,甚至去除異味、消滅病菌等功能承諾,都可能是「逗你玩」。有業內人士說,家電這個行業是一個「爛透」的行業,是一個完全沒有實話的行業,可以說講假話比講真話還滋潤。這話雖不動聽,但它就是我們消費市場的實情。

就譬如在家電行業的「潛規則」中,公眾也希望是「好事者」妒忌使然,然而諸多跡象表明,起碼家電虛標的潛規則是觸目驚心的:譬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主任王若紅在接受《環球企業家》採訪時就表示,「『能效管理辦法』只是一紙文件,是沒法遏制能效虛標問題的」;再譬如,陝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近日在官網上發佈了2011年第四季度對部分日用消費品的抽查結果的公告——其中電飯煲和電磁爐的合格率僅為七八成;先科、新飛、英基、富士寶、歐科、格蘭仕的電磁爐均被曝出熱效率不合格,新飛的電飯煲則被查出輸入功率和電流不合格。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你買的標稱42英吋的彩電,可能並不名副其實;你買的容量6公斤的洗衣機,實際可能是5.5公斤;買的200立升的冰箱,能有190立升就不錯了……弄虛作假到這地步,就差明目張膽攔路打劫了。商家逐利,自古而然。但這樣一個「爛透」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為何如此冠冕堂皇且惡劣囂張?

事實再次證明,在牛欄關貓的監管機制下,和商家談道德或責任,顯然是對牛彈琴。公眾不禁要問:一者,技術監管部門在哪裡?行業准入標準與標誌監管分屬不同職能部門,為什麼眼瞅著評估體系成為「忽悠幫手」?二者,市場監督部門在哪裡?買魚買肉還能找個「公平秤」,那諸多工商監督部門,為何在基本尺寸、容積等無技術含量的造假行為上長期不作為?三者,行業自律組織在哪裡?眼瞅著一干企業無論大小不約而同地走上坑蒙拐騙的「不歸路」,這真是家電業急功近利後想要的最終歸宿?也許,問題的最後,還是缺乏國家層面的高規格執法監督,地方性的執法又在利益糾結中化為「繞指柔」。

家電虛標潛規則是怎麼「爛透」的?在這個問題的另一面,一定能尋到消費者基本權益的淪陷之路。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