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讓子彈飛》 春晚小品《荆柯刺秦》藏隱喻?

【新唐人2012年1月25日訊】(新唐人記者林妙音綜合報導)近幾年,對央視新年晚會節目的冷嘲熱諷演,已經成為大陸人新年後的主要娛樂話題。不過,大陸著名評論作家喬志峰近日卻發表文章指,2012年的春晚小品《荊柯刺秦》,寓意深刻,並且「深刻的令人髮指」,引起網友熱議。有評論指,該小品效仿大陸國產電影《讓子彈飛》,隱喻當下中國和解讀現實。

喬志峰:需要細品方能領會

喬志峰在文章中說,幾乎每屆春晚都有傑出之士憑藉聰明才智過關斬將,將極具內涵的節目順利送上舞台。今年黃宏等人表演的小品《荊柯刺秦》就深刻得令人髮指,但是需要細品方能領會。

喬志峰在文章中先評論了小品中一些角色的象徵意義。

一、黃宏,送盒飯的,象徵勞動人民。他為整個劇組送飯,是邵峰的「親爹」,寓意「勞動人民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二、劇組,具體代指哪個群體不好明說。這個群體受衣食父母的供養,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演戲,他們是表演藝術家。他們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隨便賞賜幾個小錢(一盒飯12塊),就這還要擺臉子,嫌「父母」送來的飯「有一股大衣味」。並且,如果沒有關係,普通人還得不到為劇組供奉盒飯的機會和光榮呢。

三、導演。用小品里的一句台詞來說,「劇組裡導演就是爹」,他指引和掌控著整部戲的方向,他決定著劇組的資源分配和每個人的前途命運;四,邵峰,他客串的「太監」代指社會上某些有一點文化、有一點小聰明的「幫閑」。他們奴顏婢膝惟導演的馬首是瞻,為維護導演的權威和劇組的既定秩序,不惜充當太監和馬前卒。為了生存和利益,這些太監經常忘了親爹是誰。
  
接著,喬志峰再分析了小品中的一些細節。

一、黃宏本來是送盒飯的,卻被拉去客串皇帝。現實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由於劇情需要,勞動人民常常在名義上被捧到雲彩眼裡,連「導演」都要裝模作樣「誠惶誠恐」一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說法流傳了很多年,甚至還有「勞動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的經典台詞。其實,都是演戲呢。勞動人民名義上被捧得再高,也不過是「群眾演員」罷了。

二、黃宏在戲里說的幾句台詞,比如「下站者何人」之類,都是事先定好了的。他不過是個道具、是個傀儡,劇情怎麼發展、演員怎麼說話全由導演說了算——而導演的「精神實質」,自然有太監來傳達。

三、劇本吸納了穿越元素,一會兒穿越到宋朝,一會兒穿越到清朝……這個細節最深刻,暗指這場戲從秦代開始已經演了2000多年了,雖朝代更替、皇帝輪流做,但本質上卻換湯不換藥,不僅內核不變,連劇情都差不多。這個所謂的「內核」,就是秦始皇那一套,就是商鞅那一套,就是《商君書》那一套。當然,後來為了增強迷惑性,又在外邊披上了一些「仁義道德」或其他更冠冕堂皇的外衣。

喬認爲,這個小品能在春晚上演,「只能說這是一個奇迹」。

網友跟帖熱議

喬志峰的文章觸動網友對該節目的熱評。有網友認爲喬的文章「分析的很深刻」!

178157127:「深刻睿智,內涵值得深思啊。現在的人民有苦難言啊。」

電腦迷:「難怪外國人說現在的我們,除了把馬車換成了汽車,其他的什麼也沒改變。也不要指望能為世界提供什麼新的思想了。」

wildmind:「我只當是諷刺『穿越劇』來看,沒想到喬志峰看出那麼多。至於節目審核者為什麼會讓這個小品通過呢,我看他的水平可能也只能跟我差不多吧。不過,我倒想說,如喬志峰般從如此深刻角度來欣賞春晚的節目的觀眾,我看是不多的。」

風:「這個小品如果不這麼分析,只從娛樂角度看,我倒覺得沒什麼好的,沒有笑點。」

龍爹:「那些審核沒有你這麼高的境界,沒看出來。 他們那些花花腸子光吃喝玩樂了。」

笨笨:「歷史一直被篡改著。」

漂…:「分析的符合當今現實,可幾乎沒人想那麼多!」

七星級酒店:「頂。這個國家,形式上的東西太多,虛假宣傳的東西太多,掩蓋了很多醜陋的本質!」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不同意喬的觀點的。

名為老倔羊的網友說:「不就一段小品嘛,該怎麼看就怎麼看,該怎麼理解就怎麼理解,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的人都是沒主見的愚人。」

而網友神韻U改I則反駁說:「看這個小品沒有想法的才是愚人,看來你是屬於那一類的了。」

小品被批錯誤多多

不過,也有一些網友指出,《荊柯刺秦》的小品錯誤不少,如小品中有一句成語,「圖窮而匕首現」,被讀成「圖窮而匕首見」。一位長春網友怒斥:「通假字都不懂。這麼經典的成語讀錯,哎呀我的天呀!」

「荊軻刺殺的是秦王,不是秦始皇,那個時候他還沒當上始皇呢,主創人員都是文化人,這個都不清楚嗎。」《荊柯刺秦》中歪曲歷史的敗筆,亦遭到網友的冷嘲熱諷。

據歷史史書記載,荊軻刺秦發生在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前,嬴政僅被稱為秦王。統一六國之後,嬴政才自封秦始皇。網友指,小品表現荊軻刺殺嬴政的時候,卻稱嬴政為秦始皇。

濰坊市網友令孤沖 :「不是聽說春晚要準備好幾個月嗎?春晚導演都是大人物,可是這個小常識恐怕初中沒畢業的人都知道。唉,沒辦法啊,就如同現在一樣啊,讀書有什麼用呢?十年寒窗苦讀仍淪為農民工,可是在上面呼風喚雨的,卻是一些小學級別的人物,真是令人嘆息啊!」

網友多浪河邊:「春晚午(舞)台上這是典型的垃圾!導演是垃圾製造商!

而「布衣挫天」則對劇情安排表示不滿:「荊柯刺秦就是蛇頭虎尾!後來的結果挺莫名其妙的。前邊都挺正常的搞笑。後面突然嚴肅得無聊。沒有前場的鋪墊突然來了個審判……」

一些網友認為喬志峰的評論有些尖刻,但卻不無道理。也有的網友看了評論后表示,今年的節目就數這個最好了,可還是被評論出這麼多問題。

《讓子彈飛》隱喻中國現狀

此前,導演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由周潤發、葛優、劉嘉玲等主演,講述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名為張麻子的土匪冒充縣官馬邦德在鵝城上任,與鵝城惡霸黃四郎鬥智斗勇的故事。不少觀眾熱衷挖掘這部電影中的主題,政治隱喻呼之欲出。

根據有些海外網站的評論,馬拉火車隱喻辛亥革命後的中國和現在中國不同;屁股,就是隱喻武舉人、師爺這些投機分子、勢利者的「屁股決定腦袋」;「筒子」諧音「同志」,也帶出國粹麻將所隱藏的國民性;鵝象徵麻木自私、膽小怯懦、隨波逐流的芸芸眾生;光著膀子的群眾代表「衣」無所有的人士;張麻子代表革命理想主義者,黃四郎象徵革命後的既得利益者。

有大陸民眾聲稱,重慶人看到的是諷刺唱紅打黑,上海人看到的是浦東開發的狂熱。有人說,鵝城的城門口還有一灘水,那就是朝天門;張麻子打擊黃四郎,「是電影版的打黑反腐」。還有人說,片尾的火車估計是奔向浦東了。

也有網民認為,影片中出現「馬拉火車」象徵中國當下政治上高度集權、保守不變的中國模式。

《讓子彈飛》隨後也成了網路流行語,「讓油價飛」、「讓炮彈飛」等衍生詞也旋即熱爆網路。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