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翔:「外來工日」對農民工是另一種歧視

【新唐人2012年1月12日訊】廣東省政協委員、立白集團總裁陳凱旋向本次「兩會」提交提案,建議設立「外來工日」,倡導人們關注和重視外來工。提案還建議廣東與更多高校合作,推出更多類似「圓夢計劃•北大100」的項目,為新生代外來工提升職業技能創造條件。(據1月11日《南方日報》報導)

陳委員對農民工關心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他在廣東省「兩會」上提交的建議設立「外來工日」提案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就是相關部門要來關心外來工職業技能提升。但筆者認為,關心農民工未必要設立「外來工日」,只要政府部門和關心農民工的社會各界人士,認認真真做一件實事就可以了。

中國是個節日比較多的國家,撇開傳統節日不談,就談相關的職業和稱謂的節日就記者節、護士節、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等,還有什麼防病治病方面的日,什麼愛牙日、睡眠日等。所以,時下出現了「節日經濟」,相關節日用具、道具租賃公司應運而生,還有就是在節日這天短信多了,鮮花多了,假期多了。

現在我們一說關心什麼,愛護什麼,就有專家、「兩會「委員、代表發出建議,設個什麼節、或什麼日,加以關心和關注。所以,近來年來,每年過的節、日都像芝麻開花——節節高,節日多了,甚至連一些需要相關部門組織的紀念日、活動日,相關組織方都給忘掉了。即使過節、日也就是在露天廣場張燈結綵,「紅旗飄飄」而已,真正為被關心者做實事少之又少,這樣的節日好看,不一定實用。

真正關心農民工不一定非設立個「外來工日」,這樣做不知道農民工兄弟答應不答應。我想,這樣的「外來工日」對農民工看來說就是一種歧視,這一天無非讓一些農民工兄弟登台「說一說」,或者接受相關企業的「幫扶」,這讓一些新生代的農民工很不舒服,因為,他們是有自尊的一代,他們迫切想融入這座城市、這個群體,他們不想別人把他們看作「外來人」。還有他們在「外來工日」這一天,被相關部門、企業「過度包裹」,他們心裡能舒服嗎?這樣的「外來工日」還是不要的為好。

關心農民工只要做到一條就好了,就是我們的政府部門,尤其是涉及農民工管理和服務的部門,要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實實在在地為農民工兄弟做實事,辦好事,關鍵時候不要推諉就好了,農民工就會感謝你們。現在眼下正是農民工討薪的時節,我們相關部門要積極為農民工討薪,並且把工作做在前,讓來年「討薪」一詞銷聲匿跡,這才是對農民工最好的關心,比過一個「外來工日」好多了。

文章來源:《華聲在線》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