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興:給思想一個市場

【新唐人2012年1月9日訊】思想這個詞,中國人再熟悉不過。起碼,那條「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的標語,至今未被風雨侵蝕乾淨,當然也會殘存在心裡。

標語是時代的印記。曾經很多人是這樣認為的:有一種統領全局的思想就足夠用的了。所以,誰也不會去想把思想和市場聯繫在一起是個什麼東西?我就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詞組搭配,直到最近,因為我看了一段百歲老人的講話視頻。

這是一位101歲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人科斯,他最近幾年非常關注中國,曾經幾次自費邀請中國的學者,還有官員和企業管理者到美國,向他們瞭解最真實的中國情況。在三年前的某天,對著這些中國人,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是一個出生於1910年的老人,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和許多事情,深知中國前途遠大,深知中國的奮鬥就是全人類的奮鬥!中國的經驗對全人類非常重要!」

說這樣話的人,理應不被劃入敵對勢力範疇。

而今年,這位對於中國有著深厚感情的百歲老人,專門為財經年會錄製的一段視頻講話更加振聾發聵:

「回顧中國過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績令人驚嘆不已,往前看,未來光明無量。但是,如今的中國經濟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即缺乏思想市場,這是中國經濟諸多弊端和險象叢生的根源。

開放、自由的思想市場,不能阻止錯誤思想或邪惡觀念的產生,但歷史已經表明,就這一方面,壓抑思想市場會遭至更壞的結果。一個運作良好的思想市場,培育寬容,這是一副有效的對偏見和自負的解毒劑。

在一個開放的社會,錯誤的思想很少能侵蝕社會的根基,威脅社會穩定。思想市場的發展,將使中國經濟的發展以知識為動力,更具可持續性。而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多樣性的現代世界相互作用和融合,這能使中國復興和改造其豐富的文化傳統。假以時日,中國將成為商品生產和思想創造的全球中心。你們中的一些人,或許將有機會看到這一天的到來。」

這裡反覆提到的四個字,是思想市場。

思想市場這個詞,分解開是兩個要素:思想和市場。嚴格地說,中國並不是沒有思想市場,因為還是有研究機構,有圖書出版,有報刊雜誌等等,還有十幾億可以思考的大腦,這些都是都是思想的載體,也可以算作市場。以圖書為例,一本書賣給讀者,印刷廠賺印刷裝訂費,造紙廠賺紙張費,書店賺批零差價,作者拿的版稅或者稿費,其實就是賺出售思想的錢。這裡就形成了一個思想的市場。

但是,中國的思想市場是先天不足的。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焚書坑儒」是一次典型的破壞思想市場,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清代的文字獄冤案迭出,都是對思想市場一次又一次的雪上加霜。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反右」和「文化大革命」,逐漸的,中國大陸只有了一種思想,就是毛澤東思想。

一種思想是不會有市場的,而沒有市場的思想,不會是好得「戰無不勝」的思想。

改革開放之後,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思想的禁錮,在八十年代,中國真的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大的思想市場。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說,「西單民主牆」也是一個思想市場的縮影。不過好景不長,很快就走上了回頭路。這裡有很多因素,一則是有些人是用有吃有喝代替了有思想,腦滿腸肥就裝不下思想了;再則是有些官員,樂得大家沒思想,他們可以恣意妄為不受干涉;更有甚者是用各種手段不許思想,扼殺思想的存在和交流。所以,思想的市場不是一天天發展,而是一天天萎縮。沒有了市場的思想,如同沒有了土壤的種子,不可能茁壯成長。

中國在最近三十幾年來,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市場經濟。現在,中國亟需要思想和文化的繁榮,改變目前跛足走天下的狀態,這就需要寬鬆而有序的環境,這個環境,稱之為市場也不錯。

給思想一個市場,收穫的,將是更多的繁榮,更多的精彩。(本文為《共識文集》第三輯的序言)

文章來源:《共識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