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圖穩增長 不會救市

【新唐人2012年1月3日訊】( 美國之音报導)在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情況下,中國當局力圖在促進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脹之間保持平衡。與此同時,在中國股市大幅縮水之際,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政府不會救市,但是他說,大家應該對市場有信心。

穩增長成為關鍵

中國經濟2011年逐步放緩以及物價得到穩定之際,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日益增加,如何穩定經濟增長看來成為中國當局今年更加關心的問題。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新年講話中表示,政府將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的關係。他強調將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優先關注民生問題。

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從去年7月的6.5%回落到11月份的4.2%。在物價逐步回落的同時,經濟也在放緩。中國官方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的增長為9.7%,第二季度為9.5%,第三季度進一步減緩到9.1%。

預計中國經濟今年進一步放緩

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今年還會進一步放緩。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控股預計,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速只有7.9%,這將是13年來最為緩慢的。

經濟學家:中國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

華盛頓保守的研究機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史劍道博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2012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可能達到8%左右,但是他說,這種增長是否能夠持續就要看中國是否真的進行結構調整。

他說:「中國很容易在今後10年的時間裡保持可能為10%這樣相對高的增長和低通脹,因為中國有很大還沒有充分利用的需求,但是這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如果中國繼續維持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你可能在今後幾年還能保持8%的增長和4%的通脹,但是之後就不行了,因為到時中國勞工充足的狀​​況會回歸到平衡狀態,資本的回報率會下降,土地也被濫用,創新也是由中央主導的,這些都不會促進經濟的長期發展。」

當局真的會調整經濟結構?

這位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對中國當局是否會進行結構調整存有疑慮。他指出,中國在經濟環境非常有利的時候並沒有調整經濟結構,而現在國內外經濟環境都不利,進行結構調整的可能性更低。

他說:「中國通過加大而不是減少其經濟的不平衡,來應對不利的國際經濟環境。由於中國祇是一個部分開放的經濟,政府可以使用一些槓桿來應對經濟的放緩,包括向公司提供更多的資金,讓它們進行更多的投資,生產出更多的產品。」

在國內外需求減弱的時候,有數據顯示,中國的製造業12月份再次出現收縮,儘管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12月份的製造業活動略有回升。

出於對歐洲債務危機以及國內可能出現新一波銀行壞帳的擔憂,上證綜合指數在2011年下跌了22%,是2008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超過了2010年14%的跌幅。

郭樹清:不存在救市的概念

不過,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人民大學舉行的有關中國金融學科發展論壇上回答有關證監會是否醞釀了救市措施的問題時表示,「不存在救市這個概念。市場有它自己的運行規律」。他還強調,「不確定性永遠存在,我們不要過份強調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

不過他在論壇上發表致辭時說,中國的實體經濟中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沒有這些企業,中國不會有如此強大的經濟實力。他表示,這當中最優秀的企業,相當一部分已經上市,還有一部分會繼續上市,因此大家應該對市場有信心。

一些分析人士預計,中國股市在今年第一季度下跌到新低之後會出現恢復性上漲。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