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唐代「虎媽」的育兒經才是正道

【新唐人2012年1月1日訊】近來美國華裔「虎媽」蔡美兒在全球很紅,其「育兒經」《虎媽戰歌》還成了暢銷書,我網購了一本翻了翻,感覺並非如媒體所說是「中國式教育方法」,而是一個中西合璧的玩意兒,竊以為,不具備普及意義。

家庭教育的成敗與否,有著錯綜複雜的因素,孩子性格、家庭背景、社會環境等等,都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如果做父母的一味跟孩子飆「虎威」,恐怕對孩子成長沒多少好處。

實際上,中國式教育方法並非如西方媒體所界定的那樣,是一味說「不」。自古以來成功的案例頗多,比如諸葛亮、包拯的自律教育,《顏氏家訓》提倡的家族精神傳承教育等等,都是比較成功的例子,近古的曾國藩也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國內外均有學者在專門當課題來研究。因此,國內媒體在宣傳「虎媽」的時候,應該拿出自己的意見,引導受眾正確對待、摒棄糟粕。

我來介紹一位中國唐代「虎媽」的育兒經,其事蹟載於新舊唐書,喜歡書法的朋友也可找來顏真卿的《和政公主神道碑》文來對照瞭解。儘管相關資料不盡詳實,但我們可以分析和歸納,先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後找出答案,你就會發現,這位「虎媽」的育兒經比蔡美兒的育兒經強多了。

這位唐代「虎媽」沒有名字,就知道她姓韋,史書上稱她叫「韋妃」,曾做過唐肅宗的太子妃,至於為什麼後來沒有被封為皇后,有兩個原因,一是她生的兒子沒有做成太子,不能沾兒子的光,二是由於權力鬥爭的緣故,她和老公中途離婚出家,在安史之亂中又有被俘經歷,是以肅宗及以後的幾個皇帝沒有給她相應的追封。

歷史記錄很簡單,身份也不顯赫,但是,我們從她的幾個孩子(包括收養的孩子)的成長之路和所作所為來看,韋妃的教育方式是相當成功的,也很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趙炎簡單做了歸納,可以發現這麼幾條育兒經。

一,教育孩子需要王道,而不是霸道。

王道與霸道的區別,不用我再囉嗦了,歷史上但凡稱霸者,大多短命,而為王者卻能成就功業,代代相傳。所謂王道,並非一定是指做帝王建功立業,也非是指凡事高人一等或高高在上,孟子曰:「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其核心還是指一個「仁」字。

韋妃教育幾個孩子,秉承的就是王道邏輯,以「忠孝仁義謙讓友愛」為綱,以「無偏無私、坦蕩做人」為目,綱舉則目張,最終落腳在如何做人這個「目」上。她的孩子們基本都做到了這些。

她的兒子兗王李僴一直刻意遠離宮廷內鬥,能夠友愛兄弟,為國戍邊;她的女兒永和公主,是當時最出色的養顏護膚專家;另一個女兒永穆公主,也是個老實本分的人,駙馬被人害死,她也能審時度勢地隱忍;最傑出的是韋妃養女和政公主,一生行王道之事,被代宗譽為「國之鴻寶」,連直性子的顏真卿也對其極盡溢美之詞。這幾個孩子均得到善終,無一成為霸道的犧牲品,這在當時戰爭頻仍、政局混亂、宮廷鬥爭異常激烈的時期,顯得極為罕見。

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顯然從這幾個孩子身上,我們看不到唐肅宗的影子,更多的是韋妃的影子。顏真卿老爺子當了一輩子的風紀官,是專門給人挑刺的,從未見他讚美過誰,卻對和政公主讚不絕口,個中原因除了唐代宗交辦之外,和政公主身上流露出的那種王道精神恐怕是感動顏真卿的主要原因,與其說顏老爺子是在讚美和政,不如說他是在讚美韋妃善於教育孩子。

要知道,著名的《顏氏家訓》就是顏真卿的祖先傳下來的,顏家歷代也特別注重如何教育子女,顏真卿在這樣的家族環境里長大,焉能不受家風影響?這樣來分析,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和政公主神道碑》似乎跟顏真卿性格不合這一歷史疑問了:韋妃有離婚、出家、被俘等經歷,不為封建皇家認可,也就不宜多加宣傳,因此,顏真卿採取曲線宣傳的辦法,既向皇帝交了差,又通過盛讚和政,達到了肯定韋妃教育成功的目的。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趙忠祥解說的「人與自然」節目,瞭解一下老虎與獅子的性格特點,為何老虎被稱為獸中之王,而獅子卻被稱為森林霸主。我們形容一個女人厲害,也喜歡稱其為「母老虎」,從廣義上看,明顯區別於「河東獅吼」這一特例。以此而論,蔡美兒不應叫「虎媽」,而應該叫「獅媽」,其十大家規分明就是霸道教育的典型。實行王道教育的唐代韋妃才該叫「虎媽」。

二,教育孩子需要自然之道,而不是違背自然本性。

說白了就是依據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同性格特點,再採取相應的教育方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這就是教育的自然之道,而不是違背自然本性的棍棒加壓力。

所謂龍生九等,各有不同,十個指頭還有長短呢,何況孩子的性格喜好?比如,與的孩子性格內斂,喜歡哲學思辨等等,有的孩子性格好動,偏好文藝等等,聰明的家長會依據孩子的這種性格喜好制定教育計劃。我們現在查不到韋妃如何教育孩子的具體記載,只能由孩子的結果來推測其教育方法的大致情形,估計不會跳出這個範圍。

按照歷史記錄的時間來分析,韋妃和唐肅宗離婚後出家,應該發生在玄宗天寶五年年底。在這一年,最小的永穆公主已經十七歲,也就是說,韋妃的三個孩子外加一個養女(絳王李佺,可能是史家記載有誤),都已長大成人,性格定性、學問有成了,她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育兒計劃。她的幾個孩子基本都信仰佛教與道教,尤其以和政公主、兗王李僴與永和公主在這方面最為特出,這與母親的教育和影響是分不開的。

兗王李僴小時候應該屬於內斂性的,在母親的教育下,他養成了寬恕待人、不與人爭的佛道之性,跟幾個同父異母兄弟相處融洽,深得祖父玄宗的喜愛,德宗、代宗兩朝,李僴還受到重用,到北方邊疆帶兵打仗。永和公主則是個典型的道家信徒,從小就能靜心,母親教她學道,篤信自然養顏之術,自己種地培植中藥材。永穆公主打小就懦弱,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被人欺負,於是乎,母親就教她堅強一些,學會遇事隱忍,不招惹是非,永穆公主後來也是這樣做的,才得以保全性命。而和政公主是韋妃最成功的一個育兒成果,肅宗評價她為人處世「頗有母風」,顯然不是指她的生母吳氏,因為在她三歲時生母就去世了,是韋妃把她養育大的。

有唐一代宮廷鬥爭異常慘烈,皇族子孫一旦出世,即進入政治漩渦,稍一不慎,就會性命難保。特別是玄宗晚期李林甫、楊國忠當政,肅宗時的李輔國當政,王子皇孫經常被捲入政治風潮,動輒被軟禁、廢黜、砍頭者不在少數。唯獨韋妃所養育的幾個孩子沒有受到政治迫害,即便是在親舅舅韋堅被李林甫誣陷、父親肅宗(當時是太子)受到連累不得已跟母親離婚的情況下,這些孩子依然得到了玄宗的庇護,就在當年,李僴被冊封兗王,可以想見,他們母親的育兒經是多麼的成功!自然之道,不爭即是爭,無為即是為,善待別人,人則待之予善,凡事謙和,人亦和矣!

三,育兒不論親疏,重然諾,知緩急,言傳之外,尤注意身教。

父母身教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在家庭教育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了。就這一點來說,唐代「虎媽」韋妃深得其中三昧。

唐代宗和和政公主是一母同胞,母親吳氏生和政時染病,三年後即死去,臨死前,她沒有將女兒託付給另一個著名女人張良娣,而是託付給了韋妃,現在來看,這位吳氏真是目光如炬!韋妃沒有辜負吳氏的託付,可謂一諾千金,把和政公主當作親生女兒來撫養教育,甚至比其他三個親生的孩子還要好。史稱和政公主幼時對養母很孝順,和永和公主最為知心,對其他兩位弟妹亦和睦。反過來看,若養母對她不好,其他弟妹依親而驕,那麼,年幼的和政能不能做到這樣好呢?顯然不能,這就叫「家有黃金外有稱」。

當時河東柳家是望族,一代紅人楊貴妃的八姐秦國夫人就是柳家子弟柳澄的妻子,而和政公主、永和公主都已經到了出嫁選婿的年紀,肅宗的意思是想讓和政公主嫁給別的家族,而讓永和公主嫁給柳家,韋妃不同意,勸說肅宗別忘記吳氏的恩德,就這樣,和政公主才選到了一個好女婿–柳澄的弟弟柳潭,演繹出一段模範夫妻的佳話。

韋妃的哥哥是刑部尚書韋堅,跟當太子時的肅宗私交很好,宰相李林甫怕肅宗繼位後跟他秋後算賬,就指使台諫官柳績誣告韋堅,藉機打擊肅宗的親信,希望玄宗廢掉肅宗的太子身份。其時韋妃是太子妃,未來的皇后人選,也是李林甫著意打擊的對象。眼看一場大禍就要來臨,肅宗一家個個人心惶惶,獨韋妃沉著冷靜,想出丟卒保車之策,舍小我,救全家,讓肅宗「上表稱與新婦離絕」,也就是跟韋家劃清界限。她自己遂削髮為尼,住到禁中佛舍裡了。母親的這種身教方法,對幾個孩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後來李僴、和政等在參與國事時,均有遇事冷靜,知緩急的特點。

唐代「虎媽」韋妃的結局不是太好,但不能怪肅宗和幾個孩子。因為發生了安史之亂,長安很快淪陷,玄宗、肅宗在出逃的時候,根本來不及撤走所有的親人,加上韋妃修行的佛舍在郊外,以至於韋妃陷入叛軍之手成了俘虜。肅宗在靈武即皇帝位,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率軍收復長安和洛陽,李僴在亂軍中找到母親,可惜已病重,當年就病逝了。而此時的和政夫婦還在四川,正幫助玄宗平息叛亂呢。

大家可以比較一下,美國「虎媽」蔡美兒的育兒經與咱唐代「虎媽」韋妃的育兒經,哪一個更科學、更適合教育孩子?筆者以為是後者。蔡美兒的育兒經明顯存在著炒作極端、劍走偏鋒的意思,她鑽了中國目前獨生子女多、家長普遍寵愛孩子的空子,利用極端炒作極端,可稱一個「邪」字,如同羅玉鳳利用自己的醜炒社會之丑,性質一樣,希望讀者們睜大眼睛!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