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近 浙江“跑路潮”再狂飆

【新唐人2011年12月13日訊】(新唐人記者林莉,宋風采訪報導)年關將至,眼看企業資金鏈又挺不過去,浙江再度湧現新一波企業主跑路潮。中國媒體統計今年截至10月初,浙江全省有228名企業主跑路,甚至9人因此走上絕路。不過現在這一資料還在不斷增加,甚至可能年關之際會加劇這一狂潮。學者指出,中國民營企業完全是政府一手造成的,民營企業不得不靠“高利貸”周轉資金,而高利貸則拖垮了企業。民營企業在中國陷入了僵局。

浙江跑路潮狂飆

12月8日,寧波祥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陳永興全家“失蹤”,一百多名員工不知年關前如何“討工資”;有“中國竹鄉”之稱的浙江省安吉縣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的老闆因資金鏈斷裂,拖欠千名員工的薪水逃亡,該廠員工示威甚至與當局出動的大批防暴公安發生衝突,多人受傷;南安市洪瀨鎮的潔新洗滌公司的龍岩一老闆突然跑路,70名工人無處領工資;溫州嘉年華遊樂園的專案負責人“聯繫不上”,有供應商聚集“討工錢”;連日來,浙江南潯春水、聖拉格等多家地板企業負責人紛傳“失蹤”。而寧波七鑫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跑路”未遂,該企業被曝涉債金額逾20億元。

此前11月也有不少老闆跑路。11月11日,溫州甌海區老年公寓“芙蓉山莊”大股東跑路,初步統計拖欠債務1.07億元; 12日,浙江麥浪實業有限公司老闆攜款3億出逃;湖州某投資公司老闆跑路,涉及資金十數億元;而寧波慈溪人羅銀立一家三口因為炒房被高利貸逼迫無路可走自殺身亡。

經濟學者謝田對本台表示:年關企業要清賬、要清理資產、清理貸款,這是民營企業老闆們最頭疼的時刻。所以跑路潮、捐款潛逃、破產、民營企業上吊自殺行為會加劇。他說,“我擔心的是12月中下旬會加劇,另外的一個高潮會在1月底,中國新年來臨之前。”

跑路全國蔓延

歲末年終,繼浙江數百名老闆跑路之後,跑路在其他地區也在湧現。東莞凱雅電子老闆欠款兩千萬後突然消失,數百名工人和受害廠商圍堵在廠門口;有幾十名員工深圳寶安森美達公司的老闆也不知所蹤;上海星寶集團老闆池萬明背負35億債務,在被家鄉裏安市政府從羅馬尼亞接回後,近日再度跑路。

謝田對此表示:“長三角、珠三角很多沿海企業會有浙江民營企業家同樣的問題。資金流困難、民間借貸、訂單減少、出口減少、成本上升這是全國性的問題。只不過浙江的民營企業比較活躍,高利貸、地下銀行在溫州都比較活躍,所以率先出現。在全國各地都會出現這些情況。”

政府要加強監控私企防跑路

為防範老闆跑路、惡意欠薪引發群體性案件,浙江有關部門重點監控的企業已從3600家擴大到5000家,數量猛增近40%。

謝田分析此舉無效。他認為,“政府哪有那麼多人監控那麼多的企業,包括會計、產銷、供銷、供應、製造等所有環節,這是做不到的。另外,政府這樣做也會嚴重幹擾私營企業的運作,甚至逼迫一些老闆提前倒閉或逃跑。這樣的做法是揠苗助長甚至是火上澆油,會加劇老闆的跑路。”

如何解決民營企業問題

段紹譯認為民營企業問題是國家造成的,所以應該國家來負責。他說:“政策方面,國有銀行要大規模增加向民營企業的貸款,還要保護和鼓勵民間的借貸; 第二:要讓民營企業老闆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辦事,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第三:指導企業根據市場情況來運作,讓民營企業瞭解自己在市場上有沒有優勢。”

謝田對對解決民營企業問題不樂觀。他說:“對中共政府是兩難的現象,如果繼續收緊銀根,私營企業倒閉和老闆跑路會加劇;如果放鬆貸款,真有可能有借無回。因為中小企業知道中共多變,是沒有信用的政府,拿到錢後也可能真正跑掉,所以中共政府進退兩難,中小企業也進退兩難。都陷入了怪局和僵局,是死結。”

跑路原因探究

對於如此大規模的私營企業老闆跑路,謝田認為主要是國家信貸政策不公平導致民營企業生不得不借貸“高利貸”飲鴆止渴,最後雙亡。他說,“國有銀行的錢都被國有企業和有裙帶關係的企業拿去了,私營企業沒有現金流周轉,只好求助地下銀行、地下錢莊的高利貸。但高達50-60%,甚至更高的高利貸,企業沒有辦法償還。所以老闆的出路就是要麼捐款潛逃,要麼拍屁股走人,甚至走投無路自殺,這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者段紹譯則對新唐人說:“第一個原因是銀行只貸給不缺錢的國有企業,而不是民營企業,導致私營企業資金鏈斷裂,第二個原因是一些老闆高估了自己能力,沒有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辦事,盲目擴張,第三個原因是有些國際環境的影響,使有些企業水準降低了,降低了他們的競爭能力。”

旅美經濟學者草庵居士更是認為,中國的私營企業老闆外逃和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有關係。但是當今的政治制度和貪汙腐敗都造成富裕起來的人擔憂:“我們能否在未來維持正常的富裕生活,政治上有沒有保障,所以很多逃離中國。合法逃離是因為利益不能得到保障,非法逃離的則沒有得到懲罰,這都表明中國司法制度有嚴重的缺陷。如果有良好的保障體系的話,他們就不會逃離自己的故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