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緬甸的變化將促使北京思考

【新唐人2011年12月4日訊】(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近日對緬甸進行的歷史性訪問被認為是美國對緬甸政府實施民主變革措施的「回報」。分析人士指出,緬甸的民主進程對它的近鄰中國起到一種鼓舞和沖擊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國官方媒體發文稱,希拉裏訪緬期間所言是在挑撥緬中關系。對此,專家學者有不同解讀。

克林頓贊緬甸民主變革措施

希拉裏.克林頓是50多年來首次到訪緬甸的美國國務卿。她在緬甸期間贊揚緬甸領導人近期一系列的改革行動。

克林頓說,美國對緬甸當局近來的開明態度感到鼓舞。她還說,她此次訪問緬甸是要跟各方探討緬甸進一步開放,實現民主的最終目標。

繼推出新憲法、選出新總統、釋放長期軟禁的民主運動領導人昂山素季之後,緬甸民選的文官政府執政一年來還采取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比如,跟昂山素季舉行直接會談、釋放200多名政治犯、解除網絡封鎖、允許自由報道民主力量和反對黨活動,還解除了對包括美國之音在內的國際媒體在緬甸設立記者站的限制等。緬甸政府最近還以「尊重民意」為由,擱置了跟中國合作的密松水電站工程。

蔡詠梅:緬甸民改鼓舞中國民間

中國是緬甸的近鄰,不僅因為這兩個國家有共同的邊界線,更因為中國一直是緬甸軍政權的後盾。兩國關系非常密切。緬甸大張旗鼓實施的民主變革,對中國能否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香港開放雜誌編輯蔡詠梅認為,中國在關註緬甸的局勢發展,民主的浪潮是擋不住的。她對美國之音說:「現在中國都在關註緬甸的局勢發展。我覺得這個影響和沖擊是非常非常大的,民主浪潮一來就誰都不能抵禦。以前認為很封閉的一些國家,比如緬甸現在已經開始出現(民主變革)。」

蔡詠梅認為,鑒於緬中兩國存在的地緣政治關系,緬甸目前進行的民主變革對中國的沖擊作用會超過中東茉莉花革命。她說,大陸民間對緬甸的民主進程感到鼓舞。「這個對民間來講,絕對是鼓舞。昂山素季釋放的時候,推特上,微博上,大家都歡呼嘛。」

中國高層能否出現「戈爾巴喬夫」?

緬甸前將軍吳登盛總統實施民主變革,被一些媒體稱為「緬甸的戈爾巴喬夫」。中國領導層是否能出現「戈爾巴喬夫」式的民主變革者,蔡詠梅表示,這很難預測。但她認為,至少緬甸的民主進程可以給中國領導人一種啟示。

蔡詠梅說:「中國會不會出一個像緬甸這樣的‘戈爾巴喬夫’,我覺得很難預測。當然會讓他們思考了,因為最近利比亞的卡紮菲的下場也讓很多獨裁者嚇壞了。這些都會給中國領導人一種啟示,何去何從你們可以選擇。我覺得對他們有些促進。」

另一方面,中國官方媒體對克林頓國務卿在訪問緬甸期間發表的評論做出回應。《《環球時報》》12月2日發文稱希拉裏挑撥緬中關系,有失風度。《環球時報》引用克林頓國務卿的話說,「發展中國家要做一個聰明的受援國」,「警惕那些只對挖掘你們的資源更感興趣的援助國,它們不會想著去構建你們的能力…。」

蘇浩:中緬關系不會出現零和博弈結果

中國外交學院亞太關系專家蘇浩教授表示,美國改善跟緬甸的關系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希拉裏在訪緬期間和途中的言語總是帶有挑撥緬甸跟中國感情的感覺。

不過,蘇浩教授認為,中緬關系幾十年來一直平穩發展,美緬兩國改善關系應該不會以中緬關系為代價。

蘇浩說:「總體來說,中緬關系的基礎應該是比較深厚的。無論是歷史的傳統還是國家間,民族間的感情,是有比較紮實的基礎的。兩國間維持友好的關系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基本上是延續不斷的,相對是比較穩定的。我想,應該不會因為和美國關系的恢復,就會把中緬關系作為代價,來進行零和博弈。我想應該不是這麽一個結果。」

周兵:未來中緬關系發展取決兩個因素

香港資深媒體人周兵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美國改善跟緬甸的關系,對中國來說是美國在實現對中國的圍堵。但是緬中關系不會因為希拉裏.克林頓的幾句話而受到削弱。

周兵說:「外交上的幾句話只是起一時的作用,緬甸和中國的關系還要看緬甸跟國際社會的關系,而且緬甸如果要迅速實現民主體制,那它跟中國的關系可能會起變化。」

另一方面,緬甸民主運動領導人昂山素季星期五表示,緬甸不僅需要來自美國的幫助,也需要來自國際社會的支持。她說,緬甸希望跟中國保持友好關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