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基改作物破壞農作生態

【新唐人2011年12月2日訊】(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日電)基因改造作物曾被視為未來糧食危機的解決方案。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長葉欣誠今天表示,基改作物雖短期可解決產能不足等問題,但長期來看,卻會使農作生態失衡。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今天在師範大學舉辦「基因改造科技與食品安全論壇」,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葉欣誠主講「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從農業生產談基因改造」。

葉欣誠表示,隨氣候變遷、人口增加及飲食習慣改變,導致糧食需求大增,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傳統農業面臨技術及產量效率的瓶頸,基因改造作物因而出現。

基因改造作物在20多年前發展出來,當時被視為未來糧食危機的解決方案,葉欣誠說,這種透過各種不同基因交互使用的「超級作物」,雖短期可解決病蟲害、灌溉用水、產能不足等問題,但長期來看,卻會在大自然法則下淘汰其他作物,使生態系失去平衡,也會讓生物抗藥性增強。

如今榖物與生質作物的需求大增,有多數比例卻不是直接給人吃,而是用來製作食品原料、餵養牲畜和製作生質燃料。葉欣誠指出,在中國大陸有將近9成農作物已被基改食物公司掌握,8成美國玉米是拿來餵豬。

葉欣誠認為,人類的飲食習慣牽動糧食需求,肉類需求增加須生產更多榖物作為牲畜飼料,而基因改造技術因有利可圖,所以大家都想做,有如打開潘朵拉盒子;改變飲食與健康習慣,才是讓糧食分配與使用回歸永續的關鍵行動。

另外,綠色和平組織台北辦公室主任Isabelle Meister也在會中指出,基因改造食品有許多可能的健康風險,基改玉米對實驗動物肝臟和腎臟會造成毒性,基改豌豆對實驗鼠也造成過敏反應。

她說,這些警訊都是將基改食物拿到市場販賣前,應審慎思考的問題。1001202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