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良民:「亞洲第一立交橋」莫非成了「第一危橋」?

【新唐人2011年11月28日訊】近日,記者不斷接到河南省鄭州市群眾反映,稱位於該市東北部、號稱「亞洲第一立交橋」的劉江互通式立交橋設計壽命為50年,但是僅僅開通6年已成危橋,最近被迫進行了大規模橋體加固。這個互通式立交橋位於京珠高速與連霍高速公路鄭州交匯處,總投資3億元。它是河南省目前最大的高速公路立交橋和標誌性建築,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立交橋,佔地面積1539畝,居亞洲之首。記者現場實地勘察發現,幾乎所有橋墩與橋體連接部位以及橋體側面都安裝了大片的鋼板,每片鋼板寬約20釐米。該橋目前已有多處被鋼板加固,3層立交橋各車道橋體側面包括腹部也已加固,其加固規模之大、面積之廣觸目驚心。從其鋼板加固的新舊程度上推斷,施工時間不長。而建設施工方將原因歸於車流量大、超載嚴重;有司機質疑,超載之說明顯令人難以信服,立交橋有「豆腐渣工程」之嫌。(人民網11月25日)

我就納悶了,一座耗資3億元的南北大動脈之重要公路互通式立交橋,設計壽命僅僅50年不說,現在甚至才投入使用6年多,就成了危橋,就必須進行加固等大修工程,在一般人的想像裡,建設施工方說什麼理由似乎都顯得難以令人置信,倒是那些經常從橋上過路司機質疑其豆腐渣工程更符合一般的推測。

而建設施工方針對公眾的質疑,理所當然的將橋體裂縫歸結於「車流量大」和「車輛超載」,他們聲稱:立交橋依2015年規劃車流量為參照,設計最大承載負荷為55噸,現在車流量已超出了當初設計的負荷標準,且車輛超載現象十分嚴重。河南省交通廳也在給記者發來的有關情況說明仲介紹,「該立交橋通車以來,車流量逐年增大,大型超載車輛較多。」。但這似乎並不足以解答人們心裡的疑惑,這就像有關單位出了醜聞就歸咎於所謂「臨時工」一樣,給人以推卸責任之輕描淡寫。試問既然設計壽命是50年,那幾年前才花巨資建成通車的所謂「亞洲第一橋」,難道在設計時就愚蠢到不能預測未來50年內該橋可能面臨的車流量增加以及現實的普遍超載問題嗎?誰都知道如今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早已經逼迫幾乎大多數司機採取超載運輸,尤其是像這種京珠高速南北大動脈上的立交橋,即使通過交通部門平時的統計分析也能得出流量水準以及超載的現狀,那麼在設計時不加考慮這種現實的情況,豈不是極端的不負責任?或者明知會「超載嚴重」造成立交橋超負荷使用,為什麼不採取分流或限制通行的措施以避免垮蹋等重大公共事件的後果呢?為什麼要等到發現大橋出現普遍裂紋變成危橋,才匆匆忙忙加以補救加固呢?

所以所謂「車流量大」和「車輛超載」的解釋,純粹是推託之詞,是強詞奪理的狡辯,無非是試圖掩蓋豆腐渣工程的現實以及其背後可能存在的腐敗貓膩,至少是設計上存在重大責任性缺陷。有橋樑專家就指出,橋樑設計具有很大的安全係數,即使超載3-5倍也基本沒事。中建七局等多家施工企業的橋樑專家告訴記者,按照公路法等相關規定,高速路橋的設計壽命在50年至100年間,短時間內這種大面積的修補不太正常。出現以上情況可能是橋體箱梁底部側面腹板裂縫所致。專家介紹,造成橋樑裂縫大概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設計不合理,結構計算不準確,受力有問題;二是原材料質量和施工工藝不過關,施工中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振搗不到位;三是車輛超載,箱梁超出設計負荷。

「亞洲第一立交橋」陡然成了亞洲第一危橋,橋樑專家的分析其實已經道出了一些潛在的原因,即使不是專家,常規的分析也不會相信一座設計壽命50年以上的大橋,短短6年就必須進行全面加固的「大手術」,甚至連記者都驚嘆「其加固規模之大、面積之廣觸目驚心」。這不是豆腐渣大橋又會是什麼呢?當地交通部門和大橋設計施工方真的之前就沒有考慮過大橋可能面臨的「車流量大」和「車輛超載」現實嗎?顯然不可能不知道,那麼人們自然只能猜測,有關方面從一開始就存在從設計到施工整個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腐敗貓膩,絕非僅僅只是繼續花錢進行加固就可以掩人耳目、或者以為別人都是傻子,這才6年光景,往後數十年還要加固多少次呢?

聯想到目前諸多大型公共工程中存在的幾乎公開的腐敗背景,包括層層轉包施工等等,比如不久前曝光的東北某鐵路項目,竟然是騙子承包、廚子施工的事件,不僅造成之後全部推倒重建的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從中查出的連串腐敗鏈也嚴重敗壞了政府的形象,連施工的工人都直言不諱的聲稱「將來自己都不敢坐車通過自己建的鐵路橋」,不可謂不觸目驚心。建築施工中這些幾乎公開的秘密,為什麼屢禁不止?其實無非是其中存在著巨大的腐敗利益鏈,而利慾熏心必然帶來偷工減料、粗製濫造的後果,必然形成巨大的公共安全隱患。那麼即使不斷的加固,也無非是繼續浪費財政資金、繼續惡性循環,繼續讓行駛在橋上的司機們膽顫心驚、如履薄冰。

豆腐渣工程為群眾所深惡痛絕,也折射出整個建築施工領域存在的腐敗痼疾和政府管理上的巨大漏洞,而現在曝光的鄭州所謂「亞洲第一立交橋」變成危橋和事實告訴我們,真正需要加固的並非這一座危橋,而是整個無視公共安全的建築施工領域。

文章來源:《網易》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