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寶特瓶建築史 美國看得見

【新唐人2011年11月9日訊】(中央社記者江今葉紐約8日專電)一棟以152萬支廢棄寶特瓶興建,以環保、再生資源為設計概念的綠能建築背後故事,由國家地理頻道拍攝成紀錄片,近日在美國各大城市播映,將台灣綠能技術介紹給全世界。

為向國際社會傳達台灣在環保建築及綠能產業的突破與努力,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今晚與紐約大學亞太美國研究所(Asian/Pacific/American Institute)合辦「偉大工程巡禮:台灣環生方舟」(Megastructures: EcoARK)紀錄片放映會及座談會,並邀請建築師黃謙智現身說法,暢談他的綠建築概念。

黃謙智接受訪問時表示,環保一直是他關注的議題,也因為這樣的想法,黃謙智開始思考怎麼將垃圾變材料,特別是每年高達數百萬噸的廢棄寶特瓶

他表示,歐美每年輸出大量垃圾到亞洲,其中塑膠材質垃圾佔相當大宗,怎麼利用這些垃圾,讓它們變成可以重生、再利用的資源,甚至提高再生資源的產品價值,讓低階材料成為高階產品,靠的正是台灣引以為傲的高階技術。

黃謙智說,歐美有許多高科技機器、設備與技術,但隨著工廠遷移,慢慢轉移亞洲,他們做的只是將歐美認為已經是相當低階的技術再升級,成為新的高階技術,而有了花卉博覽會「環生方舟」的出現。

除了成功利用152萬個廢棄寶特瓶興建這棟讓人驚豔、得以抵抗每年肆虐台灣的巨大颱風、地震的綠能建築,黃謙智也在思考怎麼利用其他寶特瓶設計新產品,他的團隊已經成功設計出專為iPhone使用的寶特瓶保護套及紅酒保存盒,希望能為寶特瓶找到新出路。

新廢棄素材也是黃謙智積極開發的項目,台灣一年兩至三穫的稻米,遺留下的稻穀是黃謙智的新目標,他並已成功從中完成奈米結構研究,有一天或許將出現第一個廢棄稻穀建築。

紐約大學教授摩洛奇(Harvey Molotch)盛讚黃謙智面對困難卻不退卻,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對整個計畫的熱愛。

他還將環生方舟與美國世貿中心遺址「Ground Zero」正在興建的自由塔做比較,認為環生方舟外牆採全部透明,象徵對未來的信心,但自由塔自20樓以下卻是以水泥建造,兩個建築的對比,值得深思。(本文附有照片與影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