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節《京華周刊》停刊風波

【新唐人2011年11月9日訊】(自由亞洲電台報導)11月8號中國記者節當天,運作不夠一年的《京華周刊》鬧出停刊風波,《京華時報》總機也對本台稱停刊消息屬實,但當天傍晚,該刊網站登載最新一期的內容,個中原因令人揣測。

11月8號中國記者節當天,傳出北京《京華時報》打造的《京華周刊》停刊的消息,很多網友都在微博上談論這一消息。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馮鐵飛稱:事情緣起《京華時報》移交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之後,與原主管單位《人民日報》之間的矛盾升級,運作受到嚴重干擾,最悲涼的是那些自己墊付了上萬元差旅費的調查部記者們。他們沒有等到這個記者節來臨。

本台記者周二試圖聯絡《京華周刊》但不成功,本台致電《京華時報》總機。

記者:《京華周刊》是否停刊了?

對方:是停刊了。

記者:你什麼時候知道他停刊的?

對方:今天知道的。

記者:他什麼時候停的刊?

對方:我不清楚​​。

但是,本台記者打開《京華時報》的官方微博,上面卻簡單的寫有:本刊從未停刊,而後又稱停刊消息純屬謠言。很多網友跟貼評論並轉發,有的說這是個好消息,有的則認為這背後另有文章。有人還質疑,周刊微博從11月2日之後就從未更新,而之前幾乎是每天都有更新。這不得不讓人產生聯想。還有人問,那乾嗎等半天才吱聲呢,而且這麼惜墨如金?更有人認為,沒有停刊,並不代表沒有重大變故。

一名自稱三百六十行的網友在其微博稱:《京華周刊》變動的主因是母報《京華時報》被收歸北京市委宣傳部管轄。 《京華周刊》目前尚未停刊,但基本只做整合編輯,禁止自採新聞,發行量也有大的縮減。 《京華周刊》被要求與《人民日報》脫離關係,刊號被《人民日報》收回,但北京方面又沒給新的刊號,現在人員人心不穩。人員可能分流回《人民日報》和《京華時報》,或自謀生路。

《京華周報》是《京華時報》打造的周刊,今年一月份創刊,共有12名採編人員,目前共出了15期。

曾獲得聯合國新聞自由獎的前北京經濟學週報副主編高瑜週二對本台表示:《京華時報》和《新京報〉九月份變成北京市報紙後,權力被削弱,《京華周報》停刊傳聞一定跟此有關。

她說:本來《京華時報》和《新京報》都是中央報紙,一變北京市報紙直接由北京市宣傳部來領導,過去它可以以中央的報紙到外地來進行採訪,不是早就有那麼一條嘛,新聞不能異地來報導,這樣就限制他們了,你是北京的報紙,就報導北京吧。但北京市又要嚴格管理他們,對北京的負面新聞,過去他也不受影響啊,我是中央的報紙,北京市也不好插手啊,這一下就把這兩個都市報的功能消減得非常嚴重了,本身他們兩家就是被整肅的,再加上這些周刊,一般的周刊比報紙還要活躍,尤其詳細的社會新聞事件的報導,經濟類的事件腐敗的報導,再有就是思想類最強的專欄作家和學者寫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在周刊,月刊上發表的。

高瑜還表示,目前中宣部就是執行六中全會的指示,兩萬多字的六中全會決議提到了執政能力,實際上就是要管好意識形態。她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的個人和媒體被整肅。

她說:各方面現在就是大整肅,劉曉波和艾未未是個典型,維穩是硬任務,從社會上不讓群體事件發生,該抓人抓人,派武警,警察,保安,從社會手段上是非常嚴厲的。另外就是主要整意識形態,報紙,出版社和網絡,在國內比較有影響的專欄作家,長平也好,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開始被解聘的解聘,趕到香港的趕到香港,今年為了看陳光誠,《新華社》的一個記者被解聘,我聽說還有一些搞具體調查的,搞獨立調查的一些記者也都面臨著被解聘的危險。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