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煥:約伯斯人走魂猶在 溫州客錢燙茶卻涼

【新唐人2011年10月17日訊】1.假如蘋果降價

約伯斯走了,哀榮曠古絕今——新浪網副總編輯孟波披露:約伯斯去世12小時後,共約有250萬條Twitter消息發佈;約伯斯去世後32小時,共約有7500萬新浪微博發佈。約伯斯的葬禮更像個小型私人聚會,並沒有多少外人參加。其競爭對手三星和谷歌,則聯合發表聲明推遲新品發佈,以表達對他的敬意。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發微博稱,「『蘋果』董事會應該馬上做一決定:大量生產1000元人民幣以下一部的iPhone手機和iPad,讓更多(人)用上『蘋果』,這是對約伯斯最好的紀念。」結果,網友紛紛留言請潘石屹推出1000元/m的房子,潘石屹也被網友戲稱為「潘一千」。潘石屹起初保持沉默,後將原微博言論刪除。潘太太張欣也趕緊出來替夫君圓場,宣佈給家人每人一iPhone4S,以示對約伯斯的尊敬和紀念。

點評:誰說中國老百姓仇富?他們在維護約伯斯的「自然壟斷利潤」。一個眾所周知的常識是:假如蘋果真降價,將不利於保護知識產權。通過不斷創新獲取市場化的壟斷利潤,是創新最基本的動力源泉。隨著舊有的創新成為過去,新的創新進入市場之日,便是舊的創新利潤和價格下調之時——正如iPhone4S推出之後,據說有的iPhone4降價達千元之多。還有一個不為人察覺的常識是:假如不維護創新的市場壟斷利潤,非創新企業有可能隨時遭遇覆沒的命運。如果iPhone4降價到2000元,那麼1500元甚至1000元以上的其他類型手機將全軍覆沒;如果降到1000元,除了極少數廉價至一二百元的,幾乎所有的手機都將全軍覆沒。它帶來的後果可能所有人都意想不到並且多數人無法承受。

2.iPhone4S首日預訂量100萬部

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間消息,蘋果當日宣佈,iPhone4S首日預定量逾100萬部,超過了iPhone4首日60萬部預定量的最高記錄。10月14日,iPhone4S首先將同時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發售。

點評:為了表達對蘋果和約伯斯的熱愛,人們不拒絕相對昂貴的蘋果系列。我把約伯斯比喻成「能量黑洞」,他赤手空拳,僅憑一顆智慧的頭腦,以及為用戶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的心,就把全世界的能量,源源不斷地往自己的身上吸。而蘋果公司,從約伯斯家的車庫起步,至今仍然偏居在約伯斯的故鄉——加州的帕洛阿爾托市。創新得來的市場壟斷是高質高價,行政壟斷是低質高價;創新與奉獻畫等號,行政壟斷與掠奪畫等號;創新使買賣雙方能量倍增,行政壟斷則是零和甚至負和博弈,彼此能量都衰減。

3.約伯斯的另一面?

《南方週末》編輯傅劍鋒微博說:深圳農民工吉鋒發來短信,我幫轉,但不代表本人判斷:傅編輯,我不否認約伯斯的商業奇才和公司治理能力,而且,我也喜歡蘋果產品,雖然我摒棄不用。但鋪天蓋地的一遍倒讚美之詞有失偏頗。血汗工廠、剝削勞工、毒害環境是約伯斯的另一幅面孔,覺得應當允許農民工發聲,說說真實。

點評:血汗工廠、剝削勞工、污染環境,喬有責任,但主責在代工廠所在國家的制度和法律、人文環境。許多人們以為產自中國的商品,其實只是在中國組裝。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AsianDevelopmentBankInstitute)2010年的一份報告發現,一隻iPhone手機的批發成本估計為178.96美元,而中國的裝配工作在其中僅占6.5美元。大多數製造成本都用於並非在低工資經濟體製造的高精密零件,這些零件都產自日本和韓國等高工資國家。

4.寧波「培養約伯斯」

當大家都在熱議「誰是下一個約伯斯」時,寧波市新近出臺了一份關於創新型領軍、拔尖人才培養的《意見》。據悉,該市將以5年為一個培養週期,在3個層次培養1400名創新型領軍、拔尖人才。據初步估計一個週期培養經費超過5000萬元。

點評:在中國的任何領域,一旦認為錢是萬能的,這個領域就基本玩完了,其他領域乃至全民也跟著受傷。高鐵、航太、教育211,等等,無一例外。因為你在「著力培養」的同時,恰恰是在製造一個不公平的競爭環境。我們要培養人才創造財富,不是要「給」人才、「給」市場什麼東西,而是要實實在在地把本該屬於人才和本該屬於市場的自由與公平「還」給他們。只要做到這一點,創新型人才不會遠,市場的繁榮不會遠,民眾的富裕國家的強大都不會遠。

5.國企窒息人才

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財經評論員易鵬在微博上透露:「在火車上偶遇國電下麵一電廠老總。兩人暢聊幾小時電力系統種種情況,都認為電力必須再改革。他說了一故事:現在國電下面電廠要進個人必須由國電老總親自簽字,這幾年唯一特例是溫家寶(總理)到山東沂蒙山區一革命家庭看望一老奶奶,問其有什麼要求,她說能否安排其孫子進旁邊的電廠。溫說:我想想辦法辦一下。」

點評:人才在非競爭性的壟斷型國企裏面不值錢,值錢的是關係。不論是壟斷國企的「條條」,還是市縣管理的「塊塊」,都這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國企體制並不一定適合有個性的創造型人才的發育和成長,某種程度上也不需要創造型人才的發育和成長。僅憑行政壟斷地位就可以肥得流油,只愁錢不知往哪里花,哪里需要什麼人才呢?這與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的求賢若渴和靈活機制,簡直有天壤之別。

6.佛山「解限令」探頭探腦

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11日23時24分發佈了《關於暫緩執行有關問題的新聞通稿》,決定暫緩當天中午才宣佈的「有限放鬆」限購政策。各大媒體所熱炒的「首個放鬆限購城市」終未成行。

點評:有人說這是地方政府和中央較勁,但我認為這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是經濟規律和行政調控的博弈。14萬億元地方債全賴地價升值;民間活躍的高利貸除了空轉部分(這是大部分也是最危險部分),來路和去路多是房地產。然而,中國人的「面子文化」害死人,佛山雖然不在國務院規定的限購城市之列,其今年年初的限購和如今的取消,都是自主行為。但它終究投鼠忌器,因為它無法阻止市場將其理解為調控放鬆的「信號」,因為佛山的困境,也就是所有二線以下限購城市的共同困境。除了商業地產繁榮的一線城市撐得住,絕大多數城市撐不住。

7.炒房資金轉向

10月11日《新京報》消息,房地產調控之前,傳統民間資本投資房地產主要在需求端,即直接購買已開發的房地產物業,如住宅、寫字樓和商鋪等。隨著銀根收緊,民間資本轉為通過「短期放貸」填補地產商的資金缺口,其投資形式逐步從需求端轉向供應端,如投資開發房地產、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過橋貸款等。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在7月21日發佈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中稱,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規模約1100億元,其中20%被用於房產投資或集資炒房。據統計,到2010年,溫州市百強企業中有50家涉足房地產。央行最新報告分析了溫州民間借貸的資金來源,其中來自銀行信貸資金間接流入的資金占10%,其規模超過百億。但高和投資董事長蘇鑫則表示,中國房地產中直接融資不足10%,80%以上資金來自銀行,使得房地產的行業風險很容易傳導到整個金融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牽扯整個社會經濟。

點評:不出所料,調控沒能打壓房地產投資,只不過改變了投資路徑;同時調控助長了高利貸,增加了整個中國金融甚至整個社會經濟的風險。

8.山西煤改後遺症堪憂

新世紀週刊—財新網消息:煤改補償款不到位,失礦農民生活無著,使得私挖濫采的「黑口子煤窯」有捲土重來之勢。以前,礦區農民還可以仰賴煤礦生活。如今的情況是,國有煤礦把煤挖走,稅收不歸地方,但地質災害和礦區農民就業等社會治理問題,卻需要地方來解決。進入「大礦時代」後,地方稅收大量流失,社會救濟能力嚴重不足。

點評:迫切需要學習成熟國家,建立起礦產資源的國家、民眾、企業分享機制,國家主要靠收資源稅分利,地方民眾和企業則合理共用開採利潤。非此,不足以避免成果由國家和企業拿走、成本和環境破壞由地方民眾負擔的「上層逃離底層淪陷」現象。

9.超四成民眾達房租承受極限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1》指出,中國內地3/4流動人口家庭在流入地租房居住,房租平均每月387元,2010年下半年家庭住房支出比上半年增加58.2%;41.5%的流動人口租房者認為目前的住房支出已經達到或超過自己能承受的最高房租。

點評:千萬別只盯住房租和房價,它們都是結果而不是原因。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2011年第三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72%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

10.前9月228名浙江老闆「跑路」

東方早報報導,今年1-9月浙江共發生228起企業主逃逸事件,為近年同比最高。早報記者獨家獲取的浙江官方關於企業主逃逸的調研報告顯示,這些企業共拖欠14644名員工7593萬元薪酬,欠薪人數和欠薪數額均為歷史之最。

點評:流動性驟然一緊,房價未降而中小企業倒閉潮到來,浙江已經有多人因高利貸資金鏈斷裂而自殺。緊隨其後的便是失業。

11.七成中小企業預計未來半年無利潤

10月10日《北京晨報》消息,溫州老闆跑路讓中國中小企業生存困境備受關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阿裏巴巴(中國)10月9日發佈的報告顯示,小企業主們對於未來有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悲觀的看法。72.45%的受訪企業預計未來6個月沒有利潤或小幅虧損。這些企業大都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下,員工人數在100人以下。阿裏巴巴集團副總裁胡曉明認為,作為中國小企業的代表,這些企業具有極其頑強的生命力,但缺少有效的引導、融資支持,不利因素正在一點點蠶食小企業的生命線。統計稱,今年小企業利潤的嚴重下滑,與2010年相比平均利潤減少30%至40%,經營困難加大。

點評:另據10月12日《廣州日報》報導,跑路潮不僅是溫州實體經濟空心化的縮影,更是溫州傳統製造業轉型之痛的真實寫照。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現在政府不救治,年底將有近四成企業面臨停產。今年以來,銀根緊縮,銀行貸款難度加大,中小企業因規模較小,融資更加困難。在銀行貸不到款,而之前又有銀行貸款需要償還,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只好借助於民間借貸。有的短期的利率高到6~8分。長期的也要3分左右。「這簡直是飲鴆止渴。一個企業的利潤才3%左右,而如今溫州民間融資成本的年化利率達到30%~50%並不新鮮,企業的那點利潤連償還利息的錢都遠遠不夠。資金鏈一斷裂,老闆出逃、自殺就出來了。」

這種情況下,救信心比救市更重要,如何轉型先穩定金融政策環境。信心來自穩定的預期,穩定的預期來自穩定的政策。很多企業家對未來很悲觀,大家都基本沒有做實業的信心了。「我們希望政府能夠給一個穩定的金融環境,而不是一會兒收一會兒放,在放的時候,大家都在上規模擴生產,攤子鋪大了,需要再進行投入的時候,政府又收緊了。企業資金運轉不過來只能關門。」

12.溫州模式之死

法國《歐洲時報》文章認為,「近年來,很多富起來的溫州人並沒有繼續專注做大做強實體經濟,而是更多依靠金融賺錢的方式,甚至興起了一股「炒錢」之風,⋯⋯倘若民間借貸的興盛是由於中國投資虛擬化與投機化的更進一步,那麼警鐘將不僅僅是響給那些『跑路』的溫州企業主。」

點評:不僅富起來的溫州人轉向金融,山西、鄂爾多斯富人也都如此。日前,由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與高和投資組成的民間資本研究聯合課題組,發佈了《民間資本與房地產業發展研究報告》。該課題組測算,山西、溫州、鄂爾多斯三地民間資本量分別達到約1萬億元、5200億元、2200億元,今後規模還將增長。

通過民間借貸將零散的民間資金聚攏,再投入到房地產等高利潤行業,再通過房地產進行銀行融資,民間資本不斷被放大,同時,與銀行業乃至整體國民經濟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往往呈現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應。

全國各地都呈現出這樣的趨勢。投機只是表面現象,反映的是實體經濟中缺少投資機會,經營實業越來越困難。溫州資本不是不想轉型升級,不是不想投資,但體制障礙總是無法逾越。

中國企聯經濟學博士馮立果撰文認為,溫州模式興起於地方政府的不干預。但我國政府處處強調一隻「看得見的手」,即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制定了高昂的稅負,使中小企業尤其製造業企業負擔沉重;它製造了掠奪性的「官辦商業銀行體系」,將實業部門創造的利潤源源不斷地掠進政府的腰包;它製造了壟斷性的國有企業部門,控制著中國的錢流(商業銀行)、物流(民航、鐵路、航運)、能源流(石油、煤炭、電力)、資訊流(電信、郵政),佔據在民營企業的產業鏈上游,源源不斷地吸取民營企業創造的財富;更不用說民營企業所遭受的「吃拿卡要」等無處不在的腐敗行為。因此毫無疑問,這只「看得見的手」是一隻掠奪之手,它是溫州模式走向衰落的直接力量。所謂玻璃門、彈簧門都是假像,真相只有一個就是壟斷門。

13.溫州擬申報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10月12日《中國證券報》報導,權威人士透露,浙江省和溫州市擬申報溫州為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點評:鬆綁,解禁,為企業創造自由、公平、穩定的競爭環境,才是正途。而不是一會兒幫這個,一會兒扶那個。不僅在溫州,全國範圍內都應打破壟斷,放鬆和解除管制,開放更多的行業,特別是能源、土地、電訊、金融、交通、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資源性行業和服務業,創造投資與就業機會。既吸收富餘資金,為富起來的人們提供穩定可預期的財富倉庫,也減少流動性,降低通脹壓力;同時還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創富機會。

今天的確是到了要重提「民企保衛戰」的時候。今天的國企日子好過而民企日子難熬,多數是政策傾斜的結果。事實證明:壟斷國企是腐敗低效的溫床。靠壟斷地位攫取巨額利潤的國企喝的是全國人民的血(質次價高),給國家貢獻出來的是草;而民企吃的是草,給國家和人民貢獻出來的是奶和血。2010年的調研資料顯示,民營經濟已占中國GDP總量66%;稅收貢獻率71%;而全社會就業人口中,民營企業占90%以上。我們的電價是西方的十倍,網費是韓國的120多倍,水、電、煤氣、石油等等的質次價高,更不在話下……行政壟斷企業不到8%的員工,常年拿著全國工資總額55%-60%的收入。國企的很多土地是劃撥的,民企的卻要租用或購買;金融機構基本上成了國企的提款機,民營企業卻只能去借高利貸;國企虧損了,有國家買單(實際上是全社會通脹全民買單);民企破產或者高利貸資金鏈斷了,老闆自己去跳樓。

政府的職責是「守夜」,創造自由公平的環境。凱恩斯說:政府應該儘量不干預經濟,即使在不得不使用政策去干預經濟活動時,要注意政策的信譽,即政策的連貫性。我們迫切需要「不折騰」,讓經濟自由發展,讓企業公平競爭,讓民生休養生息。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