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年18萬起抗議事件 中國社會動盪加劇

【新唐人2011年9月27日訊】 據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發布的研究顯示,2010年中國大陸發生了十八萬起抗議和騷亂事件,比十年前增加三倍多,且社會動盪仍在加劇。

9月26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發表的題為《中國經濟飛速增長 社會動蕩加劇》的文章指出,動蕩不僅限於西藏和新疆的少數民族地區,很多抗議活動源於日常生活中的經濟不公現象,包括地方官員濫用職權、開發商侵佔土地,以及建築公司拖欠工資等。

最近的例子,廣東陸豐上周發生數百位民眾,因政府強行徵收村民土地用於開發項目而進行激烈抗爭。又如今年六月,廣東增城的城管將一名攤販孕婦推倒在地,民工憤而火燒政府的辦公大樓。

文章分析,物價上漲是民眾不滿的因素之一,而它直接衝擊庶民賴以為繫的食品價格。數據顯示,過去十年,擾亂公共秩序的事件不斷增多,其中大多與食品價格上漲有關。

文章舉例說,2009年和2010年推出的一項大規模刺激計劃(銀行新增貸款人民幣17.5萬億元,合2.7萬億美元)導致通貨膨脹加劇,主要體現在食品價格上。2011年,通脹問題加重。最新資料顯示,8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3.4%。中國主要肉食豬肉的價格漲了52.3%,創下歷史新高。城市低收入者有很大一部分收入用於購買食品,他們是受食品價格衝擊最大的群體。

文章指出,如果說通膨是火藥桶,而點燃社會動盪的火花可能就來自「強占土地」。過去十年因房地產熱使土地成為貴重商品,政府與開發商聯手圈地,以遠低於市價的補償金打發被迫釋出土地的農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社會衝突的專家於建嶸說,中國農村地區65%的社會騷亂起因於「土地糾紛」。

文章說,這一數位有可能會進一步攀升。大陸國家審計署6月份曾估計,中共地方政府過去三年積累了10.7萬億元債務。大陸媒體本月報道稱,在東北遼寧省舉債的地方政府中,有85%沒有足夠的收入來償還貸款利息。

文章分析說,銀行樂於貸款給地方政府,主要是政府握有土地。據大陸國家審計署的統計,地方政府還貸金額中的23%(2.5萬億元人民幣)是靠出售土地,而去年全大陸地方政府賣地收入為2.9兆元人民幣。換言之,政府還債壓力愈大,變賣土地就愈多,引發糾紛的機率也愈高。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由於2010年18萬起抗議事件的數字不是由官方發佈的,而是孫立平教授發布的,所以,數位並沒有完全反映出目前已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發生的動蕩。

報導還說,大陸社會形勢的緊張程度和針對政府的抗議活動在不斷增加。在中共爲籌備慶祝建政62周年之際,這是一個敏感話題。

發布2010年抗議事件數字的孫立平教授,以研究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為大陸學術界所知。他曾撰文表示,對中國社會最大的威脅可能不是社會動盪,而是「社會潰敗」,即權力失控、道德淪喪和社會認同與社會向心力的急劇流失。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