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戲法尊崇 登主流藝術

【新唐人2011年9月25日訊】(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25日專電)法國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年輕人劇院」總監卡依表示,偶戲在法國從第二級藝術,到現在已成為受肯定的1種主流藝術。

法國沙勒維爾-麥西爾(Charleville-Mezieres)舉辦國際偶戲藝術節今年慶祝50週年。城裡的國立高等偶戲藝術學院(ESNAM),是法國唯一的偶戲藝術學院,今年慶祝成立30週年。

擁有數10年的偶戲歷史,當地居民引以為傲,沙勒維爾-麥西爾2年1度的國際偶戲藝術節可吸引15萬民眾,其中50%至60%觀眾來自地區。藝術節強調國際性,本屆共有28國表演團隊參與演出。

在10天的藝術節當中,各式偶戲創作趨勢各自發聲。不同模樣各式大小的布偶、木偶,影子戲、機械偶、和任何由人操作的移動物體,製造出視覺幻覺,都是偶戲表演。

國際偶戲藝術節總監卡巴尼斯(Anne Francoise Cabanis)表示,在沙勒維爾-麥西爾講到偶戲,人們不會想到只是給小孩子看。

藝術節採售票制。享譽國際的台灣廖文和布袋戲團應邀演出3場,全數票券在首演前就賣完。廖文和的觀眾多為成年人,他們還會特地讀法文翻譯字幕。

卡依(Gregoire Callies)擔任注重發展偶戲的國立劇院總監15年。他說,眼見偶戲藝術在法國已從第二級藝術,到現在已成為受肯定的一種主流藝術形式。

他指出,偶戲是透過影像講故事,十分符合多媒體、漫畫、網際網路當道的時代。

卡依曾聽李天祿講學,仔細筆記李天祿的所有動作。他說,布袋戲依手掌大小的結構設計,可操作呈現各種細微動作。但其實表演形式是沒有限制的,可任意發揮。

這個概念現已普及,國立高等偶戲藝術學院便同時重視演員訓練和偶戲表演,目的在拓展舞台表演形式。

本屆國際偶戲藝術節25日結束。(本文附有照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