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聯電影解禁看中國的審查制度

【新唐人2011年9月22日訊】一批因為蘇聯電影審查制度遭到禁映的電影最近在莫斯科的一個特別電影節上首次與觀眾見面。俄國電影界人士説,中國至今仍然保留著電影審查制度。

在莫斯科舉辦的一個名叫「架子上的電影」的特殊電影節上,一批蘇聯時代因為電影審查制度遭到禁映的電影首次同觀眾見面,這讓人想到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

中國有電影審查制度

俄國電影評論人士説,中國雖然日益強大,中國社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中國至今還保存著電影審查制度。

專門研究中國電影的俄羅斯遠東研究所電影評論家托羅普採夫説,如果把當今的中國電影審查同前蘇聯相比,蘇聯的電影審查更嚴厲。他説,在前蘇聯,編劇首先應獲得批准才能撰寫劇本。在劇本完成後還要得到官員的審查通過。在這之後導演還需獲得批准方可開機拍戲,這就如同中國的70年代甚至80年代初。

何時上映電影在中國很重要

托羅普採夫説,在目前的中國,一般是在電影拍完之後有可能遭到禁映。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電影的拍攝和放映時間是否會趕上中國的敏感日期和重要的國家節日。

托羅普採夫説:「對中國來説,非常重要的是電影何時拍攝和放映。比如,電影要是想在10月1日這個日期上映,那電影就更應政治社會化。因為這是個重要的中國國家節日。如果導演想拍戲的話,他必須懂得這一點。而那些不太政治化的電影,象描寫愛情、民眾生活之類的電影,比較容易在每個節日日期之間這個階段上映。」

電影的政治審查

但托羅普採夫認為,電影審查有兩種概念。從廣義的角度講,任何國家任何時候都有審查。每一個導演都希望自己不受任何限制地拍戲,但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從藝術創作的角度去審查電影,可保證電影品質。

托羅普採夫説:「審查不應由政治人物,而應由藝術界人士完成。藝術人士能更好的理解電影中反映的創作和藝術語言。在中國目前的電影審查體制中,已經有許多電影創作、文學藝術界人士,但仍然有政治官員在場。」

中國電影審查會減輕?

托羅普採夫説,帶有政治色彩的電影審查制度會自然消失,這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前進方向,取決於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走向。如果中國未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形勢平緩,電影審查也會進一步放寬。

托羅普採夫説,同大陸電影相比,台灣電影少有政治審查,台灣電影更有人情味和人道主義,國際知名的台灣電影導演也比大陸多。

托羅普採夫説,導演的才華十分重要。蘇聯時代雖然有嚴格的電影審查,但許多導演還是拍攝了一些優秀電影。

──轉自《美國之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