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硫磺島戰役 悲壯一江山

【新唐人2011年9月20日訊】最後島嶼特輯2(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20日電)1955年1月18到20日,中共解放軍在總面積不到8個中正紀念堂大的一江山島發射了8萬多枚砲彈。中天頻道今晚9時播出的「最後島嶼」道盡了這場被稱為國共硫磺島戰役的悲壯慘烈。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旗下長天傳播製作的紀錄片「最後島嶼─台灣防衛戰1950~1955」,揭露了1950年代國共2次內戰鮮為人知的秘辛,同時記錄了一群離開世居島,來到台灣的島嶼軍民遷徒故事。「最後島嶼」共5集,今晚播出第2集「一江山–血戰一江山」。

紀錄片敘述,1953年6月韓戰結束前夕,前總統蔣中正研判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派駐朝鮮的志願軍,重返中國後的首要目標是要拿回浙江沿海的制海權,因此,大陳列島中的一江山和大陳等島嶼進入備戰狀態。當時駐守大陳國軍營長黃世忠回憶,大陳列島充滿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

當時人在北京的毛澤東正盤算著因為韓戰延後的秋季攻台計畫該何時啟動,他要從美國西方公司在沿海島嶼發起的騷擾戰中化被動為主動,並且測試美國支持蔣中正和中華民國的決心。

1954年9月3日,共軍發動了繼古寧頭戰役後最大的一場攻擊金門戰役─九三砲戰,目的在測試美國對國共島嶼戰爭的態度。結果,美國沒有積極干預,這讓毛澤東吃了一顆定心丸。

3個月後,美國和台灣在1954年12月2日正式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奠定了台澎的安全,但大陳列島不在美國協防範圍內。

一江山位於大陳北方11公里,是大陳島的門戶;而大陳列島又是台灣的屏障。蔣中正心裡清楚,沒有美國背書,這個聯繫故鄉浙江的最後島嶼─大陳列島勢必一戰,而一江山島很可能首當其衝。

毛澤東十分篤定在美國不干預的情況下,解放軍可以拿下大陳,問題是要先攻大陳島還是一江山島?

戰爭前夕,國軍在整個一江山島只剩1039人駐守防禦,解放軍則是完成了1萬人的跨海作戰訓練,決定先攻下軍力較薄弱的一江山。

上萬名準備應戰的解放軍對上1039人的反共救國軍,當時的一江山地司令王生明深知:一江山戰役將是一場兵力和戰力極為懸殊的生死戰。

王生明的公子王應文在節目中表示,戰役爆發前的1954年12月,他的父親回台接受蔣中正表揚,當時蔣中正已暗示這一戰不可避免。而他的父親在受勳後帶著他和母親到相館拍攝全家福,之後還寫了最後一封與妻訣別書。現今,照片和家書都保存在國軍歷史文物館。

王應文回憶,1955年1月7日,王生明即將搭乘登陸艇返回一江山時,把他送到岸邊後,又送他到公車站。當時下著雨,父親用手帕為他遮雨。他哽咽說:「手帕怎麼會擋得了雨?」要早知道這是父親最後一面,「那天我一定要好好抱著他,一定要好好多親他幾下。」

1月18日一江山戰役爆發。製作團隊根據國防部「一江山戰役紀錄」發現,解放軍當年在總面積不到8個中正紀念堂大的一江山上總共發射了8萬1309枚砲彈,相當於在一座中正紀念堂投下1萬163枚砲彈。

王應文說,當時美軍顧問形容韓戰都比不上一江山慘烈,「海水都是紅的」。

國軍分隊長林群雄和同袍浴血奮戰,機槍手陳小斌失去了他的右眼,但他們終究還是不敵解放軍砲火懸殊的猛烈攻擊,和數百名一江山國軍都成了戰俘。

而為了確保一江山上不留下一兵一卒,解放軍在19和20日仍然持續進行轟炸。海軍中尉王勉形容「砲彈轟隆隆隆隆地像打雷」,從早上到下午不停地響,直到一江山被占領才沒有了。

製作團隊在大陳防衛司令部的一江山日誌中發現,解放軍的轟炸行動進行了61小時又10分鐘才完全停止。但相隔11公里大陳島上的國軍完全無法支援一江山島,只能遠眺島上熊熊的戰火。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