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客:「溫州動車脫軌」事故是否也存在「人禍」因素

【新唐人2011年7月25日訊】多事之秋。

7月23日晚,溫州發生動車追尾脫軌墜橋的特大事故。據今天淩晨新華網快訊:事故已造成32人死亡,191人受傷!

於此,讓我們一起:為生者祝福,為逝者默哀。

據浙江省政府最新調查結果,7月23日20時27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車行駛至溫州市雙嶼路段時,與杭州開往福州的D3115次列車追尾,造成D301次列車4節車廂從高架橋上掉落。

看了網上事故現場的一些照片,真是令人震憾、慘不忍睹。

當務之急,必須爭分奪秒的是救援。但在緊急救援之同時,也不得不對事故進行反思和追問。

據現有資訊,先是D3115動車遭雷擊而失去動力,然後導致同向行駛的D301動車發生追尾事故。在這裡,人們想知道的是,在前一列車D3115發生停車,與後一列車D301追尾之間,究竟隔了多長時間?網上有消息說,前後間隔達一個小時。這一消息是否準確有待證實。但不管間隔究竟多長,都不禁讓人追問:為什麼在列車發生意外停車之後,同向行駛的D301動車竟然接收不到相關資訊?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在這當中,是否存在指揮調度的「人禍」因素?抑或,在D3115動車遭遇雷擊之後,是否連同鐵路通訊系統、信號系統一塊都「癱瘓」了呢?再比如,在前車D3115發生意外停車之後,是否向後車發出了警示、預警信息?

更進一步的追問則是,對於此類列車意外停車的事故,不是應該有應對事故的完整預案的麼?為什麼這些預案在關鍵時刻卻掉鏈子了?總之,在此次嚴重的列車追尾事故當中,有許多令人不可思議之處,如果其中存在人禍因素的話,則必須予以「問責」。

當然要「問責」,首先要進行詳細的調查。這是不言而喻的。不過我希望的調查是獨立調查,而且是開放的,不再是以往那種「老子調查兒子式」的封閉式調查。因此,「獨立調查」不僅要有權威部門的官方人員,還應該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人表、專業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公民代表等等。希望最後得出的調查報告是全面的、翔實的、客觀的、真實的,具有強大公信力的。只有在具有強大公信力的獨立調查報告基礎上進行的責任追究,才是真正的問責和追究。

生命第一,安全第一。任何時候,安全工作都不能有一絲的疏忽大意。但令人遺憾的是,最近有關動車、高鐵的鐵路事故頻頻發生。此前,京滬高鐵接連發生遭雷擊等原因而「趴窩」的事故,事後雖然鐵路部門對此作出一些解釋,甚至稱高鐵遭雷擊而停車正是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也正是高鐵技術「先進」的體現云云。然而從公眾的角度來看,動車、高鐵遭雷擊等意外事故而顯示出來的「脆弱」,又不得不令人產生安全上的種種擔心。尤其是,此次溫州動車遭雷擊後發生列車追尾脫軌,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無疑將使公眾對動車、高鐵的安全憂慮雪上加霜。

在此狀況下,鐵路部門必須拿出過硬的「證據」以挽回公眾的安全信心,這不僅是技術硬體上的,還應該包括調度管理、鐵路管護、嚴格的安全管理、健全完善的配套服務等等「軟件」上的。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確保動車、高鐵的運行安全,最大限度地釋除公眾對於列車安全的焦慮和不安。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