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促民主 一進中國就失靈

【新唐人2011年7月5日訊】在華盛頓一個智庫最近舉行的座談會上,白宮官員以及媒體、政治專家們指出,新媒體互聯網、智能手機、Facebook、推特等,在美國起到了促進民主與公民參與的作用。不過他們指出,那是因為美國是民主政體,新媒體到了中國不但失靈,更可能被政府利用。

由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社交網絡如何促進美國民主與公民參與”座談會,邀請了一批重量級媒體和政治專家討論新媒體對於民主以及公民社會的影響,其中包括奧巴馬總統的特別助理暨數碼策略主任梅肯•菲利浦斯(Macon Philips)、曾在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總統競選小組中任職的明迪.芬恩(Mindy Finn)、喬治城大學政治學教授黛安娜•歐文(Diana Owen),以及皮尤研究中心互聯網與美國生活項目主任李•雷尼(Lee Rainie)等人。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組合運用是成功的關鍵

奧巴馬總統在2008年成功運用社交媒體,讓各方開始重視新媒體的力量。奧巴馬總統特別助理菲利浦斯說,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組合運用,是成功的關鍵:“對我而言,這是個新的傳播模式,那就是融合傳統媒體以及社交媒體,來接觸關注這些議題的人們。並不只是告訴他們我們的想法,同時也了解他們的回應,並且有機會與他們對話。”

喬治城大學的歐文教授認為,民主與人有關,而社交媒體也是與人有關。不過他指出,社交媒體以及新媒體讓人們更容易在虛擬世界中參與,而不是充滿熱情地參與真實世界當中的運動。

社交媒體在影響美國政治

與會的專家們發現,近年來社交媒體能夠影響,甚至改變政治人物的決定。當紐約州州議會於6月底討論同性婚姻法案的時候,共和黨州參議員格雷.波爾(Greg Ball)上推特詢問選民,是否該對同性婚姻法案投下贊成票。在他收到的回應當中,有位名叫渥肯(Glen Allen Walken),主張小政府的保守派選民留言說“婚姻平等關乎於個人自由、自由權利,以及政府只管好自己。這是純粹的保守派議題”。波爾參議員最後投下了贊成票。

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競選小組的明迪.芬恩則舉出另一個例子:“路易斯安那州州長金達爾,我想在2009或2008年,當時州議會的議員們要投票表決,給自己加薪。金達爾州長原本說他不會否決加薪案,但在社交媒體上,包括Facebook、推特等,還有電郵、信件等等,各種溝通管道上,都有很大的反對聲浪。最後金達爾州長改變了立場。有的時候,公眾的聲音與官員所說的互相抵觸,而官員們必須就此做出決定,這就是為何我們是代議民主制度。”

新媒體一進中國就失靈

“茉莉花革命”從突尼斯、埃及等地傳播開來,促成政權的更替,但這風潮進到中國就消失了。皮尤研究中心的互聯網與美國生活項目主任李.雷尼(Lee Rainie)認為,新媒體不但在中國會失靈,更會成為政府用來打擊異議人士的工具,他向美國之音分析說:“新媒體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就失靈。這樣的工具是能夠被監視的,如果是個獨裁政權,是個極權國家,監視著社交媒體空間,並且監視電話網絡,知道誰在網上貼了什麼文,誰又是哪個團體的領導人,誰又在互聯網上有影響力。在這樣的文化當中,會利用這樣的監測,來找出並且擊破反對該政權的人。”

雷尼強調,過度信任新媒體能夠在極權國家中​​起到作用,可能達不到原先預料的效果:“並不是擁抱科技,就一定能夠推翻你不喜歡的政府,就一定能夠在你認為應該進行社會改變的地方,影響導致社會改變。非常不同的文化就會有非常不同的反應,不同的政權有不同的能力,來關閉互聯網。”

中國不僅有能力對於本國互聯網進行嚴密審查,對於其他有威脅性的社交媒體,如Facebook、推特等,除了封鎖其在中國境內的服務,更直接展開金錢攻勢。根據美國科技博客“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中國的國有企業“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有意收購Facebook的股權。

──轉自《美國之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