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軍: 三批鄧小平-鄧式改革是誓與人民為敵

【新唐人2011年6月27日訊】 也許,沒有人會想到: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他逝世13年之後;會被我顧曉軍,定性為――「誓與人民為敵」。

於此,我顧曉軍,一個小時之前,也真的沒有想到。但,此刻,我想到了。請大家耐心看,我試論之。

為什麼說總設計師鄧小平是「誓與人民為敵」呢?

早在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就在北京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提出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四項基本原則」,鄧是把它當作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提出來的。也就是說,他認為:如果違反這「四項基本原則」,中國寧可不要「四個現代化」。是不是這樣?這是其一。

其二,「四項基本原則」,針對的是當時的「宣揚無政府主義和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主張,反對社會主義制度,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反對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反對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等。這就不難理解,十年後,鄧小平敢於下令扼殺中國的民主實踐。

在鄧小平之前,在中國的現代史上,敢於下令扼殺民主實踐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毛澤東。
縱觀世界歷史,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改革,都是政治、經濟、社會、司法及文化等諸方面的改革相互關連、相繼展開的。

在中國,因為有總設計師定了調子;從而,中國的改革開放,從此就拒絕政治改革,只能在經濟及其他層面上做文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手痛卻在肚子或屁股上扎針,使這場關乎中國命運與前途、關乎全民生計的改革,成了一場扭曲的、畸形的、T型台上的政治作秀,成了民主、人權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等竟要美國人來為我們爭取的鬧劇。

然而,單從政治上提出批評,不足以支撐我顧曉軍之「鄧式改革是誓與人民為敵」的命題。

那麼,就請大家跟隨我的筆觸,看一看改革開放這30年的偉大實踐,是不是在實踐著「誓與人民為敵」。
有人跟貼說:「鄧小平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這是胡扯蛋!是強詞奪理。

整個世界在進步,中國不會作壁上觀。改革開放這30年,如果沒有鄧小平思想,無論是由誰領導,十幾億中國人,也絕不會被餓死、凍死。

相反,鄧小平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發展才是硬道理」及「貓論」、「摸論」等等,卻破壞了當時在中國已經建立起來的「毛式公平」。「毛式公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公平。但,正確的做法是:從政治上推翻其理論,從經濟上實行改革,而從社會等層面修補當時中國的現實。然,鄧小平的做法,卻恰恰相反。他以「四項基本原則」,在政治上予以最大的庇護;而在經濟、社會及其他層面上,卻以最大的努力從事著最大力度的破壞。

近日,我已寫下了《鄧小平思想批判: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鄧小平思想再批判:發展不是硬道理》。今天,就不再去糾纏他的「貓論」、「摸論」及其他了。我僅以民生的幾個大問題,展開「鄧式改革」是「誓與人民為敵」的這一命題,並對其進行批判。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義務教育,基本上已形成。儘管很不象樣,尤其是教學設施破爛不堪。但,改革開放這30年,卻破壞了原有的「毛式公平」的教育體系。分班制、補習制、收費制及貴族學校等興起、林立,使優質教育資源向富人傾斜,至使窮人上不起學,入學也難呆下去。

慧慧的媽媽,送女兒上學去的最後一句話,是「你上學去吧,媽媽馬上要走了……」。農民謝光福,為了兒子6000多元的學費,永遠地累死了。還有那一個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曾觸動過我們的名字:楊元元、馬加爵等。
而如今,義務教育、公辦教育、免費教育,已成為國際上的慣例,並非西方發達國家的「專利」。俄羅斯已做到了從幼稚園到大學,全部免費。即便是那少數時常找我們中國要錢、要糧的國家,也是免費教育。而中國,為什麼要讓人民失去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力呢?從這點上說,難道「鄧式改革」不是「誓與人民為敵」嗎?

近日,我轉發了《陝西神木縣委書記稱免費醫療讓政府大賺》。神木縣的做法,實際上就是過去「毛式公平」中的「公費醫療」;如今,卻當作改革的試點。

神木縣委書記郭寶成在總結時說:「公務員沒吃虧,佔了點小便宜,農民佔了大便宜。誰吃虧了?唯一吃虧的是收紅包的醫生。實際上,醫生現在收入明顯增加了,紅包少了。政策不管住紅包,社會就沒有公平正義」。
其實,免費醫療已是國際大趨勢。同為人口大國的印度,現在實行的就是免費醫療。

而「鄧式改革」,卻放棄公平、正義,打破「公費醫療」秩序,搞患者自理、醫療保險;院長負責、科室承包,提高葯價、處方紅包等。一切與效益挂鉤,把社會公益事業,當作賺錢的機器。

住房已是現今中國的痛。

「毛式公平」中的福利房,是中國城市人以幾十年低工資為代價換取的。住房改革,竟然作價賣給大家,作最後的掠奪。如是,也沒有房產的土地權,一旦遇上拆遷,便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而這還是幸運的,那房改前沒有享受到福利房的,只有自掏血汗錢。在農村,屋是自己的,而屋下的土地,卻是別人的。

房改后,興起的是房地產業。一個原本沒有的產業,通過特殊准入、捆綁銀行資金(滋生大量腐敗),在短短的十幾年間,實現了綁架中國經濟命運與十三億人民生的現實。且誰也管不了――誰砸他們的飯碗,他們能砸全中國的飯碗。而國際慣例,是實行嚴格的差別化的房產稅,有效禁止和打擊炒房投機。中國,卻遲遲不肯下手。為什麼?因房地產業,是官僚資本的密集區。

中國人民奮鬥幾十年,落得個居無定所。這難道不是「鄧式改革是誓與人民為敵」嗎?

今日,分配、收入與養老,已人為地把十三億中國人劃分成了不同的等級。

在「毛式公平」中,毛澤東月薪約為數百元。那時的13級高幹,130元左右;老百姓一般數十元,八級工能有100左右。如今呢?先搞企業化管理、社保制。大量的普通工、老工人,在1000元左右,且多年沒有太大變化。而後,搞公務員制、「高薪養廉」,再偷偷摸摸地完成公務員養老改革。如今,一個正處級公務員或相當於公務員退休后,月收入都可以在萬元以上。

所以,在轉發《三部門:按家庭成員擁有住房數認定二套房》時,我毫不客氣地說:「老百姓『不要你認定,你給我們滾下台』。如同前日人保部的發言:工資要翻番。其必是普遍翻番,拿一萬的成兩萬,拿一千的只兩千,物價翻番帶拐彎,老百姓不是更苦嗎?」

以上說得還是勞動報酬,不含資本回報、灰色收入等。

國企改革,是「鄧式改革」「誓與人民為敵」的重災區。

優化組合,讓「工人階級是社會主義中國的領導階級」,成為一句空話、屁話。大量的工人,被權力「優化組合」后失業,還美名其曰為下崗。而後,是經營權的承包、出租;再是國有企業的私有化。

而國企私有化的過程,不過是經營者捆綁銀行資金。其中的賄賂、腐敗,且不去說。如果行業周期向好,則罷;若正巧趕上行業周期性蕭條,則大量產生呆壞帳,這亦由銀行即國家來消化。而以權貴華麗轉身的私營企業主,卻沒有多大風險。

而近十幾年,數千萬下崗工人,是怎麼過呢?不少人,都深有體會吧?就不需要我顧曉軍再說了。

多少年來,中國農民是最龐大的弱勢群體。所以,他們不怕流血犧牲,最真誠地跟著毛澤東打江山。然而,他們在「毛式公平」中,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得到的是以農養工、城鄉差別、農業戶口等。

「鄧式改革」,也不是沒有偉大之處。其最亮麗的一筆,是土地承包。然而,鄧小平的思想,在「四項基本原則」中打轉、裹足不前。換句話說:中國農民,跟著毛澤東、鄧小平奮鬥了幾十年,依舊沒有自己的土地;甚至,連宅基地都不是自己的。

中國農民只落得紅頭文件的承諾、若干年不變,而不是真正的合法。

以上,從政治改革與民生的教育、醫療、住房、分配與收入及養老、國企改革、農民土地等問題,闡述了「鄧式改革」是「誓與人民為敵」的改革方式。

中國的改革,已走到了十字路口。猶豫、彷徨,無濟於事。走回頭路,更不是辦法。中國,需要戈爾巴喬夫式的勇氣、蔣經國式的清醒。而我顧曉軍,最多相當於狗屎李敖,啥也做不到。我慚愧自己沒有能力。

在此,我向我深愛的祖國和中國老百姓,作最深刻的檢討。並希望我對鄧小平思想的系列批判,能引發中國思想、政治、經濟等各界的全社會大討論。因為,不觸及鄧小平的思想,中國的政治改革,無從談起;中國經濟改革的對與錯、優與劣、好與壞,也都沒有辦法談。

于本文,我顧曉軍聲明:批判從嚴,「處理」從寬。無論如何,鄧小平都將是中國現代史上的偉人之一。

(歡迎發表、轉載、引用本文與觀點)

顧曉軍 2010-6-5~6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