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人類2千年前就吃狗肉

【新唐人2011年4月1日訊】(中央社台北1日電)大陸考古學家最近比對發現,去年底在一座戰國秦墓的青銅鼎裡發現的半鼎「骨頭湯」,燉的是半隻年齡不到1歲的雄性小狗,因為銅鼎密封完好,骨頭湯才沒完全揮發。

這是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專家,去年11月25日在西安咸陽機場2期考古工地上清理一座戰國秦墓時,在它的壁龕中發現的這件青銅鼎。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隋唐考古部部長劉呆運向新華社說,這件高20公分銅鼎的外形沒什麼奇特,但打開時驚奇地發現竟然還有半鼎骨頭湯,表面漂浮著青銅揮發出來的綠斑色物質,湯色混濁、骨頭清晰,因長期浸泡,骨頭已變成青銅鼎的綠色。

怎麼鑒定骨頭是狗骨?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部部長胡松梅介紹,他們將骨頭和保存在庫房裡的陝西商洛東龍山遺址(夏商時期)出土的4隻完整狗骨標本比對,「幾乎一模一樣」。

最後的結論是,骨頭是狗骨頭,因為骨仍未癒合,應是一隻未成年的小狗,年齡在10個月到1歲之間。而且根據骨骼種類和數量,鼎裡面是半隻狗。

專家認為,這次能保存半鼎湯與墓葬良好的密閉空間有關,銅鼎密封較好,又沒有被盜墓者破壞,才讓骨頭湯保存下來。

考古人員還在青銅鐘中發現疑似酒的液體。專家分析,雖然兩者的液體都有待檢測,但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則,墓主人一定是鼎食之家的貴族,生前喜好酒肉,死後也就享用不已了。

胡松梅說,人類與狗相伴已有萬年歷史,狗起初的品種應該比較單純,不像今天有許多品種的寵物犬,但這鍋湯到底是什麼品種的狗烹煮而成,仍待進一步鑒定。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