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式災變 學者籲區域合作

【新唐人2011年3月31日訊】(中央社記者夏念慈高雄31日電)日本重大災難接二連三,多位國外精神醫學權威今天在高雄表示,面對未來愈來愈多的複合式重大災變,各國應組區域性政府合作的資訊交換平台,才足以因應災變新局。

國際精神流行病學會第13屆國際會議暨學術研討會今天在高雄市召開,50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提出有關災害後精神醫療研究論文200多篇,國際權威學者下午也針對日本地震、海嘯及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首件複合性災變舉行會前記者會。

奧地利籍教授Johannes Wancata說,當年切爾諾貝利核能災變發生時,奧國人民雖焦慮核災影響健康,卻不會像台灣民眾如此惶恐,台灣政府與媒體有責任提供更多正確防核資訊,政府不說謊,媒體報導不誇張,才能安定人心。

Johannes提醒,台灣民眾過分恐懼核災之際,應對原有精神病史者、曾患創傷後壓力反應症候群者及身體有病痛或久病不癒者及時提供關懷及適切治療,免得他們身心狀況變差。

深獲世界衛生組織倚重的澳洲籍學者Helen Herman表示,美國學者曾針對因切爾諾貝利核災變遷村災民長達2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迄今仍處在焦慮情境中的災民,都是災變當時有孩子的媽媽們,分分秒秒都擔心核災會奪走成長的孩子們。孕婦該是承受核災最大焦慮的族群。

國際精神流行病學會理事長,來自英國的GlynnHarrison教授說,英國人可能樂觀自信,對切爾諾貝利核災變比較沒有多大情緒反應,如果社會民眾對核災議題有疑慮,政府對相關資訊不可隱瞞,更不能說謊,核災議題影響民心是想像空間遠遠大於實際,政府與媒體責任尤其重大。

國際精神流行病學會秘書長、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張明永總結說,日本災變後,世界精神醫療學者已有共識,宜及早促成區域性政府合作建立資訊交換平台,才能因應災變新局,政府借鏡國外經驗,應及早設立國家級常態性災難救災中心,災難避不了,就制度化去面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