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曝大亞灣核電站控制棒曾失靈

【新唐人2011年3月24日訊】日本核危機引起世界對核安全的極大關注。近日,香港媒體曝光深圳大亞灣核電站,國家核安全局檔存有該核電廠多次故障記錄,沒有公告,對公眾隱瞞。 2008年曾發現插進反應堆爐心的控制棒被卡住,未能暢順運作。核專家指出,控制棒失靈意味反應堆溫度隨時失控,一旦遇上天災或事故,情況或比福島核災更慘烈。

有控制棒出現故障的紀錄但沒有公告

香港《蘋果日報》23日曝光,查找國家核安全局網站後發現,大亞灣核電站在去年發生的多次故障並沒有形成報告。

《蘋果日報》報導,近年大亞灣核電站未有公佈的工程或維修故障有:2008年10月,與嶺澳核電廠同時申請「安全注入系統隔離網」,防止鍋爐效應;2008年11月,申請「繼電器」支架改造;2008年12月,核安全局的檢查發現,2號機組反應堆控制棒卡住;核燃料裝卸貯存系統亦有缺陷;2009年3月,申請改造應急柴油機系統射流管; 2010年5月,核安全局發現3台蒸氣機有膠圈及訂書釘等異物。

而核安全局的報告沒有提及失靈控制棒數量及有何影響,也沒有顯示跟進報告。

核電站方確認,03及04年曾經分別更換兩座反應堆的爐蓋,並強調過程之中絕無洩漏輻射。

大亞灣核安全諮詢委員會主席黎棟國解釋,03年核電站方發現法國有反應堆爐蓋受腐蝕案例,因此“順便換掉”爐蓋,以免數年後出事才更換。08年小修時,廠方也發現控制棒“不是很順”,“剛巧”國家核安全局派員檢查也發現問題,“核電廠有4.1萬支燃料棒,每18個月換三分之一,這次都’順便’換掉”。

理工大學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胡仲豪認為,若大亞灣因天災等因素停電,水壓冷卻系統失靈,屆時大亞灣或未能利用控制棒停止反應運作,隨時比日本核災更嚴峻,“核電廠的冷卻部份一定是最脆弱,控制棒出問題會很嚴重”。

香港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對港媒體表示,大亞灣核電廠的規模遠大於福島,難以評估事故的嚴重性,最壞的情況就是爆炸,到時候香港不知道要怎麼疏散,因為翻查香港政府強調的應變機制內容只限於大棚灣與東平洲數名居民。

香港立法會議員餘若薇認為,種種事件恰恰反映出核能技術無論有多先進,也都無可避免地受到人為因素所害,她接受《蘋果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專家此次都覺得沒問題,很小事,最後都出事,還覺得不需要公眾知道,大陸現在最重要的是放慢廣東省發展核能的速度。”

專家:廣東核電隱憂大

有報導稱,中共高官聲稱中國核電站選址均遠離地質斷裂帶,事實上,中國已服役和正在建設的核電站幾乎都位於東部沿海地區。在地理上,這一地區恰好靠近環太平洋地震帶。

據悉,大陸大力發展核電,單是廣東省已規劃了33個反應堆,一旦發生事故,會嚴重影響廣東省週邊地區居民的安全。

著名防震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表示,廣州已經有100多年沒有發生過地震,但這不代表廣州可以高枕無憂,相反,百年的能量積蓄可能會加大高級別地震出現的可能性。

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表示,當局應該根據世界原子能委員會規定去公佈事故。因為香港除了大亞灣有代表,在其它核電廠裡沒有,所以現在要投產的核電廠他們就基本沒有辦法知道了。

深圳大亞灣核電站去年10月23日發生洩漏事故,嚴重威脅附近居民生命,但當局一直封鎖消息,延遲數週被爆後才通報香港

此後,大亞灣核電站承諾,在事故發生兩天內向香港通報0-2級事故,但多年來對機件故障卻隻字不提。尤其在日本核危機爆發之際,大亞灣核電廠的隱瞞更加值得關注。

大亞灣核電站距離香港50公里,在1987年開始興建,主要以供電香港為目標。由於1986年剛發生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當時港人遊行抗議,百萬市民簽名反對。其後中共決定在大亞灣核電站附近興建嶺澳核電站,首期建設已於2002及2003年投入商業運行,第2期1號機組亦於去年投入商業運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