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結束 中共政改無具體方案遙無期

【新唐人2011年3月15日訊】(新唐人記者唐美華綜合報導)兩會結束後,14日在中外記者新聞發佈會上,中共總理溫家寶又一次談到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再度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但是,溫家寶並沒有提出具體方案,也沒有時間表,僅表示這是“漸進過程”。評論人士認為,這顯示中共政治向左轉,中共政改遙遙無期。

3月14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在新聞會上,問溫家寶在多個場合談到提倡政治改革,考慮到中國現在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應實行什麼樣的改革?解決人民關切的問題和不滿?

溫家寶聲稱,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依然是個發展中國家。

溫家寶承認,中國當前最大的危機是腐敗。他提出,要消除腐敗,就要進行製度和體制改革,要減少市民的怨氣,便要讓市民可以批評和監察政府,要發揮民主。不過,溫家寶又聲稱,這些都必須在共產黨領導下進行。

溫家寶還說,中國必需尋求政治改革,但在擴大有限的村級選舉上,則並未提出具體方案,也沒有時間表,僅表示這是“漸進過程”。

溫家寶在中外記者會上回應法國記者提問時還表示,十分關注西亞、北非發生的政治動盪,但任何把中國同西亞、北非發生政治動盪的國家相類比都是不正確的。

實際上,溫家寶這一次並沒有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目標和路徑,比如建立什麼樣的製度和體制才能消除腐敗滋生的土壤,怎樣實行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以便使人民可以批評和監督政府。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認為,溫家寶的言論令人困惑,人們不清楚這是中共高層的集體共識,還是他的個人主張。

有觀察家表示,溫的政改言論在實踐中有落空的危險。

溫家寶之前多次倡政改

過去一年,溫家寶曾數次提起政治體制改革,並一再引起人們的熱議和猜測。

《法新社》報導說,溫家寶去年8月視察深圳也發表過類似談話,引發外界臆測他和胡錦濤間出現裂痕。他之後就改革發言轉為較溫和。

去年9月,溫家寶在訪問美國時,與紐約當地華文媒體舉行了座談,其中特別提到政治改革問題,曾引起廣泛反響。

溫家寶曾表示,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最主要的,要有一個寬鬆的政治環境,使人們能夠更好的發揮獨立精神和創造思維,使人能得到自由和全面發展。

溫家寶當時還說過,中國要建立一個民主和法治的國家,所謂法治最重要的就是當一個政黨執政以後,應該按照憲法和法律辦事,黨的意志和主張也要通過法定的程式來變為憲法和法律的條文。

今年兩會溫家寶的有關政改說法,比他去年七次談及政制改革的範圍有所縮窄,不再提政治改革,並增加了改革的前提。

然而,就在溫家寶再度談論政治改革之際,人權組織表示,中國(共)警方以顛覆策反罪名逮捕、起訴了更多的異議人士。

總部位於香港的中國人權民運資訊中心指出,現年38歲的郭衛東在上網發文號召民眾參加“茉莉花革命”示威集會之後,於11日被控“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同樣位於香港的中國人權捍衛者組織表示,郭衛東是第18名因涉嫌號召示威而被逮捕、起訴的異議人士。而在過去幾天以來,至少還有其他3人遭到起訴。

該組織先前曾表示,涉及號召茉莉花集會者,已有高達100名中國異議人士未經起訴就遭軟禁、訊問或是被警方拘留。

外界說法:政改「沒戲」

秋田大學政治系兼任講師林和立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溫家寶的提法明顯較前收斂,是因應中國大氣候向左轉而變,意味溫家寶去年的講話不可能兌現。

他指出,溫家寶分管經濟事務,但2008年的大部委製也未能推動鐵道部成功改革,原已不期望他提出政治改革會有什麼具體政策,現在更是「沒戲」。他預計,中共政府在十八大換屆前都不會提出政治改革,即使習近平明年接任國家主席,亦不會有變,單看中共政府嚴防茉莉花開的緊張程度已可見一斑。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也在香港明報發表文章稱,中國已經走到政治改革的關頭。他說,埃及革命的警鐘應該能提醒中國領導人,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是政府的首要任務,僅僅靠經濟改革還不夠,當局應該抓住時機啟動政治改革。

民生觀察工作室負責人劉飛躍認為,今年的兩會是最沉悶、最沒有生氣的兩會。中共領導人的講話顯示當局推動政治改革不僅遙遙無期,甚至出現了倒退的跡象。

劉飛躍負責的民生觀察網站過去兩個星期裏因為遭到駭客攻擊一直處於癱瘓狀態。

劉飛躍表示,網站受到攻擊是中共當局在兩會期間以及線民呼籲茉莉花行動期間的一項維穩措施。他認為,中共的民主是維護和鞏固統治者和少數集團的利益,因此一旦出現所謂的不穩定因素,它就會全力維穩。

然而,剛剛結束的政協和人大會議再次對有關政治改革的話題輕描淡寫。

美國之音中文網說,發展中的中國危機四伏,存在著尖銳的社會矛盾,權力的腐敗、社會的不公成為民怨爆發的催化劑。

前香港大學校長、現任新加坡大學東亞研究所理事會主席王賡武教授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社會的不公不義問題嚴重,長此以往將威脅到社會穩定。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