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高層人士大變動 應變新挑戰

【新唐人2011年1月22日訊】(新唐人記者馬寧綜合報導)互聯網搜索巨頭谷歌宣佈10年來最重大管理層變動,創辦人之一的佩奇將接任總裁,成為公司真正決策者,負責公司日常營運;施密特(Eric Schmidt)改任執行董事長,主要負責與公司合作夥伴和政府打交道;布林(Sergey Brin)則會以聯合創辦人名銜,負責公司的戰略項目和開發新產品。

此次谷歌的這次人事變動也正值矽穀新一代身兼創始人的CEO們冉冉升起之際,其中包括Facebook Inc.的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正值本周另一矽穀巨頭的掌門人發生重大調整,蘋果(Apple Inc.)週一宣佈,首席執行長喬布斯(Steve Jobs)將因未指明的健康原因休病假。

分析家認為,谷歌放棄其賴以成功的「鐵三角」共同決策模式,可能是希望以更精簡更高效率的管理方式,迎抗facebook等新興社交網站的挑戰。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過去10年合作中,三人不乏分歧。知情人士透露,去年谷歌退出中國風波,雖然施密特反對採取強硬做法,但佩奇在三人激辯後改變觀點,認同布林的主張,決意不再對谷歌的中國搜索引擎作審查。此外,施密特承認,在包括有關Android的一些重大收購上,他事先不知情。他2009年說:「有一天,布林在上網時發現了Keyhole公司,他走到我的辦公室,告訴我他把這家公司買了,我才知道他用幾百萬美元進行收購。」

「再也不需要天天有大人監督了。」施密特週四在twitter上如此概括這次人事變動。他當年以科技企業管理專家的身分加入谷歌,任務是幫助佩奇與布林這兩名不足30歲的科技天才大展拳腳。三人一起經歷了公司和個人生活的重大變化,谷歌在2004年上市,令他們一起成為億萬富翁,而佩奇和布林也已相繼結婚生子。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次的變動早在計劃之中,去年加快了速度。一位知情人士說,過去一年中佩奇和施密特之間的關係也變得緊張,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個性不同。

佩奇是個內向的人,他在公眾面前很低調,主要負責產品方面,主抓谷歌最重大的產品和技術創新。知情人士說,幾年前他的孩子出生後,他變得更低調了。在外人看來,施密特在積極樹立更全面的個人形像,他就經濟形勢發表公開演講,並與華盛頓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熟悉施密特的人說,他對公共事務一直興趣濃厚,現在依然如此。

施密特、佩奇與布林均淡化個性差異與人事變動的關係。知情人士稱,三人有時確會為誰才有日常決策權而爭議,但從未因此決裂。有分析猜測,施密特可能樂於讓位。施密特本人亦稱:「我會坦白告訴你,對一個總裁來說,10年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佩奇將會發現這點。」

三巨頭共治難迅速應變

施密特2001年起擔任谷歌總裁,與佩奇和布林在過去10年共用決策權。分析家認為,這種講求共識的非一般決策模式雖然成功,並啟發矽穀其他公司仿效,但已日益不適應急劇膨脹的公司規模與競爭環境,妨礙它對外部競爭與內部變動作迅速有效回應。

有分析指出,谷歌正面對歐美當局愈來愈大的監管壓力,這次人事調整可讓擅長公關的施密特專注處理有關壟斷與私隱的紛爭.

谷歌目前在付費搜索廣告領域仍佔壓倒優勢,其Android系統亦被視為未來幾年主要移動軟體平臺,但它在社交網站業務上的發展卻不如意,

facebook的崛起更為它帶來重大威脅。facebook正逐步侵蝕谷歌在網上廣告市場的版圖,去年更取代谷歌,成為全球網民最常瀏覽的網站。

管理層調整引起的關注超過了谷歌週四季度業績的發布。谷歌報告第四季利潤較上年同期的19.7億美元猛增29%至25.4億美元,摺合每股利潤從6.13美元上升到7.81美元。收入增長26%至84.4億美元。

谷歌在週四證明,部分多元化措施取得了成效。雖然公司的多數收入還是來源於搜索廣告,但它在展示廣告(display advertising)市場也取得了進展。研究公司eMarketer說,谷歌2010年在美國不斷成長的展示廣告市場取得了13.4%的份額,總計89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4.7%。視頻網站YouTube的收入在2010年也翻了一倍多。但谷歌沒有提供具體數字。

谷歌管理層變動在專攻高科技業的獵頭間引發熱議,他們認為施密特最終將會離開谷歌。獵頭公司Korn/Ferry International副董事長凱瑞(Dennis Carey)說,當CEO成為執行董事長,其在任時間往往是一年,施密特可能也不會跳出這個套路。

但施密特暗示他會留下,至少暫時不會走。他說他與佩奇、布林仍舊是一個「強大的鐵三角組合」,是「最好的朋友和夥伴」。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