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訪美結束 美中分歧依舊

【新唐人2011年1月22日訊】(新唐人記者李雪綜合報導)中共主席胡錦濤於1月21日結束了他對美國的四天訪問。儘管美中兩國對這次訪問都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媒體的關注程度也是相當罕見。美中兩國領導人承認,兩國在經濟和人權等問題上的分歧依然存在。“胡奧會”還留下了些什麼呢?如何評價這次訪問,人們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別。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專家認為,這次訪問雖然極為隆重,但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雙方並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今後兩年,美中關係將進入一個關鍵階段。

兩國關係無明顯變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漢學家黎安友表示:“胡錦濤本次訪美並不算特別成功,不過他也沒有什麼大的錯誤,也沒有實現什麼很大的目標。”

他認為:“奧巴馬對華政策在開始的兩年裡比較軟弱,希望中國能夠開始和美國合作,但北京把這種姿態‘誤會’為美國衰弱,倒退的一個符號。最近六個月左右,奧巴馬的姿態開始對華變得更為強硬一些,在軍事、貿易、貨幣、也包括人權方面,奧巴馬向中國施加的壓力比從前更多。”

黎安友指出:“這一次奧巴馬提過人權問題,我們瞭解到他在私下會面中提過,在公開場合也提到。胡錦濤和國會議員開會的時候,他們也提到這個議題。媒體也是如此。我對人權議題在這次峰會中所得到的重視程度並不感到失望。”

《中國崛起》一書的作者,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戰略研究室主任加里施密特(加里施密特)的評價明顯不同。他並不認為這次訪問體現了美中關係已經發生了什麼重要的變化,也不認同華盛頓的對華政策出現了重要的調整。

施密特對美國之音說:如果說美國為什麼對胡錦濤這次訪問如此重視,給予他國事訪問的待遇,我認為;“部分原因是去年兩國間發生了太多的摩擦,關係過於緊張,奧巴馬希望通過這次訪問改善一下關係。”

施密特表示,美中雙方在這次訪問期間取得成果很難說是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在經貿方面,雙方達成了一些協議,簽定了一些合同,總金額說是有5,6百億美元,但其中有一些渲染的成分。比如,中國購買波音兩百億美元的飛機合同是在幾年前就定下來的事。

敏感問題分歧依舊

在峰會之前就有分析家認為,此番“胡奧會”只能是行禮如儀,因為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之下,中美在眾多議題上必須採取合作的態度,但兩國又在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上分歧明顯。

根據中國外交部網上發布的信息,胡錦濤在聯合記者會前和奧巴馬會談時強調,“台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事關中國核心利益,是美中關係中最敏感問題。”

不過在奧巴馬與胡錦濤會面後發布的41點聯合聲明中,台灣關係法及核心利益的字眼都沒有出現。

美國裏士滿大學政治系教授王維正認為,聯合聲明的所有文字必定要經過雙方外交人員同意才有可能納入檔,對中方而言,絕不可能讓“台灣關係法”出現在任何美中官方文件中。不過,儘管聯合聲明沒有再次出現核心利益的字眼,但王維正認為在有關台灣的議題上,美方仍然有不慎落入中方文字陷阱的地方。

王維正說:“比較遺憾的是,美國政府可能沒有察覺中共用語的精細,用了中共的一些詞語,比如包括這個‘和平發展’。對中共來講,和平發展是和平統一的一個前提,所以我覺得美國政府可能以後要對中國方面的一些詞語注意一點。”

對台軍售問題,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金榮勇博士表示,中方一直認為美國軍售台灣是美中兩國之間軍事交流的最大障礙,而美國也把台灣當作他越來越重要的籌碼,在這種情況下,中方的壓力不會減輕美國對台軍售行動。

在朝鮮問題方面,據《紐約時報》週五(1月21日)報導稱,華盛頓曾告誡北京說,如果中方不增加對其盟友朝鮮的壓力,美國將考慮重新部署其在亞洲的駐軍,以應對朝鮮可能的軍事打擊。該報援引政府圈內人士報導說,奧巴馬總統上月在以電話方式告知了胡錦濤,並在本週二白宮的私人晚宴上再度強調了這一警告。《紐約時報》稱,奧巴馬的這一表態為朝韓舉行緩和半島局勢對話鋪平了道路。

針對胡錦濤的人權表態,1月20日的“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他在“策略上表演得很好。”

這篇題為“陌生的客人”的評論說,在會晤對中國“疑慮極深”的國會領袖時,胡錦濤主席當著東道主奧巴馬的面“公開承認在人權問題上需要補課”。“這至少讓美國的對華批評者感到意外。未來要更好地遵重人權。倘若他果真這樣想的話,顯然會給內政帶來巨大的影響。但是,任期將滿的胡錦濤似乎無意於推動政治改革。”

胡錦濤在這次訪美與奧巴馬會晤一天之後,就受到美國國會領導人的批評。美國眾議院新任院長,共和黨人博納同胡錦濤會晤後表示,尤其是有關中國破壞人權的報導引起人們的極大擔憂。此外,北京政府的貨幣和貿易政策也令人關注。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