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賽人的神秘流浪生活

【新唐人2010年12月26日訊】新聞週刊(249)羅姆人,也稱吉普賽人,今年因為在法國被大規模遣返,他們再一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那麼吉普賽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民族,有著甚麼樣的遭遇呢?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神秘的流浪生活

70年代末,流行在中國大江南北的印度電影《大篷車》中,吉普賽女郎奔放的愛情和高亢的歌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大篷車隊四處遊走,在野地裡安營紮寨的生活,就是吉普賽人至今仍然保留著的生活習慣。

最早歐洲人以為吉普賽人來自埃及,所以諧音埃及,給他們取了個吉普賽的名字,不過他們自稱是羅馬帝國的後裔,語言學家分析,吉普賽人來自印度,在1500年前,向外遷徙。但是歷史學家提出,吉普賽人在全球的遷徙路線中,沒有一點想回印度的跡象,是一個不解之謎。

生活在2010年的吉普賽人,大部分依然保持著在叢林安營紮寨的習慣,儘管他們中很多人已經把布帳篷換成了房車,或者是棚戶,但他們仍然遊走在城市的邊緣,生活貧困、孩子很多、受教育程度低,處在社會底層。男人們依然靠傳統的販賣家畜、打零工、撿拾垃圾等為生,女人們除了占卜算命、表演歌舞,在西歐很多國家還有人帶著孩子乞討,甚至偷竊。

就是吉普賽人的這種低下生活,帶給人們一些不好的印象,從而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只是,現在的吉普賽人,不再遭遇類似二戰時期,被希特勒關進集中營屠殺﹔或者是更早時期,被基督教徒迫害。

讓人稍感欣慰的是,也有一部分吉普賽人走進了正常社會,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在繁華的都市裡,把現代的舒適生活融合進自己的傳統習俗。

在被世界改變的同時,歷史悠遠的吉普賽人獨特的習俗,也被歷史記錄在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裡。著名作曲家比才創作的歌劇《卡門》,幾乎全球的人們都耳熟能詳,其中的序曲,更是很多音樂會的首選曲目之一。

這部由四幕組成的歌劇,講述了一個美麗倔強的煙廠女工——吉普賽姑娘卡門的故事。歌劇中,卡門讓軍人班長唐•豪塞墮入情網,因此得到了很多方便。後來卡門移情別戀,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卻死在了醋意大發的唐•豪塞的劍下。在跌蕩起伏的音樂聲中,一個熱情、奔放、嫵媚但放蕩不羈的吉普賽姑娘,從整部歌劇中,脫穎而出。

曲折的命運,自足的人生態度,吉普賽人儘管被一些國家驅逐,也被很多人們瞧不起,但是他們依然過著自己獨特的自由散漫的生活。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