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與北京擁堵的困境

【新唐人2010年12月9日訊】日本東京是著名的國際大都市,集中了日本全國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平常卻很少遇到道路被堵死的現象。北京號稱“首堵”,時速30公里極為常見,晚高峰車速低於20公里/時,高峰擁堵路段峰值最高超140條,北京所有環線道路、主要大街、進出京聯絡線、交通樞紐等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擁堵。偶爾才會有暢通的情況。

據《京華時報》報導,上週在東京到名古屋的高速上碰到堵車,大巴以30公里的時速徐徐前行,心煩意亂的導遊說,一年多沒碰過這樣的堵車了。這句話讓在座中國媒體驚詫,尤其是北京媒體。

從東京偶爾的擁堵,可以想像這個城市平時的一路暢通;從北京鮮有的暢通,不得不反思這個龐大城市令人困惑的擁堵。

《京華時報》報導,整個東京地區的人口是1200萬左右,面積是2155平方公里。北京地區的人口大約2000萬人,面積是16807平方公里。北京的面積是東京的8 倍,人口只是東京的近兩倍。按照最新數字,掛有東京牌照的汽車有462.8萬輛,在北京上牌的汽車是471.1萬輛。也就是說,北京的人口密度只是東京的1/4,人均汽車保有量是東京的1/2,那麼,憑什麼人均汽車保有量高一倍的東京暢通,而北京擁堵呢?

交通硬件上的差距駕駛員素質上的差距

《中新網》報導東京擁有完善的立體化道路交通體系,在硬件方面緩解了擁堵問題。目前,東京的公路網主要由3條環狀總長320公里的高速公路、10條國道和數百條普通公路,以及1222座總長72公里的橋樑、112個總長37公里的隧道、735座總長42公里的步行天橋等構成,總里程長達2.4萬多公里。

在東京,地鐵站星羅棋布,步行5分鐘內都能找到地鐵站。而在北京,大量的居住區沒有地鐵經過,交通極為不便,民眾只能擠公交,步行或騎自行車,在經濟能力提高的背景下,才可能購買一輛汽車作為出行的工具。

《京華時報》報導日本的車企人士認為,北京的公共交通還不夠發達,這造成了大量市民選擇使用自駕車輛出行,北京的駕駛員素質也有待提高,這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剮蹭追尾,加劇擁堵。

如果治理擁堵不在這些上面下工夫,而是一心想著如何用行政手段控制汽車總量,到頭來只會是得不償失,影響城市發展進程,損傷效率,也影響市民生活質量。

從城市管理者的角度,限制購車是治理擁堵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城市管理者應當有神聖的責任感——交通治理的代價不該是犧牲普通老百姓的購車權利,擁堵應當綜合治理,限制購車只能治標,絕無治本可能。

網友發表評論:管理嚴重滯後!新加坡、香港老街道老馬路那麼多,車也比北京還多,為什麼他們就不堵車!不是車多不怪路窄,這是管理的問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