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道歉 上海大火民衆追問責

【新唐人2010年11月23日訊】(新唐人記者李静綜合報導)22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在主持召開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上表示,他和俞正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幷深感內疚和自責。不過,有輿論認爲,火灾一段時間上海官員表現冷漠,而21號來現場悼念更多的因素是出于維穩。而面對這場大火的問責,上海市民也發出了聲音:兩位焊工幷非罪魁禍首,官商腐敗才是真正元凶。

網友二十問韓正

在22日的市政府常務會議上,韓正表示自责并承認上海建築市場的混亂現象, 并說,上海大火事故發生後,各有關部門工作力度不够,一些工作流于形式。會議還考慮,把11月15日設爲上海“城市公共安全日”。

不过,韓正的道歉幷沒有讓民衆滿意,對到目前爲止,遲遲沒有一個官員被問責,上海市民表示了極大的憤怒。在此前曾有網友發帖:二十問韓正。

1、 根據貴市新聞發布會傳達的信息來看,這棟大樓于1998年交付使用,短短12年的樓齡,據附近居民反映和新聞圖片可見,這棟大樓看起來一點也不破舊,那麽爲什麽要進行所謂“外墻改造”?

2、 所謂“外墻改造”是誰要求做的?是否有相關利益集團?領導家屬是否參與進了這項工程?

3、 需要所謂“外墻改造”大樓的標準是什麽?

4、 所謂“外墻改造”的資金何來?是否通過了人大表决?一共多少預算?誰來監管這筆錢的使用?

5、 上海工商局網站顯示,上海膠州路火灾中負責分包的上海佳藝建築裝飾工程公司,在上海建交委下屬上海建築建材業網上有一份名爲《取得安全生産許可證但已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的建築企業名單》,以黃佩信爲法人代表的上海佳藝建築裝飾工程公司也赫然在列。那麽這家公司是如何得到這個項目的?這其中是否有官員的腐敗行爲?

6、 引發此次上海高層火灾的外墻加裝隔熱層使用的是擠塑式聚苯乙烯保溫板(XPS),這種保溫材料屬于可燃材料,但是合法的,國外也有大量應用,但對施工時的防護要求很高,施工前材料表面必須先塗刷水泥砂漿,同時材料本身要有防火構造。顯而易見,這次起火的大樓沒有防火措施,那麽這項工程消防審批是怎麽通過的?誰要爲這個事故負責?

7、 在發生火灾的第二天就拘留了4個所謂“無證”電焊工。安全質量事故,項目經理是第一責任人。施工單位的技術負責人、安全負責人、項目經理、企業法人代表爲什麽不刑事拘留?

8、 “無證”電焊工是怎麽上崗的?當初雇傭所謂“無證”電焊工的是誰?爲什麽沒有查“證”就雇傭?

9、 這個工程是不是工程總包、二包再三包、然後再找游擊隊施工?每一層是否涉及腐敗問題?

10、這個工程是什麽政府部門在監管?他們是否涉嫌瀆職?政府不處理他們是否是護短?官員們是否害怕引火燒身而進行袒護?

11、你們不是進行過20分鐘撲滅200米高大樓火灾的演習嗎?爲什麽真正有火灾的時候却不好使了?演習是否是作秀?

12、爲什麽上海那麽多高層住宅,消防部門沒有用于撲滅高層建築火灾的工具?是沒人想過高層建築會失火還是這筆錢被挪作他用了?

13、這座大樓是否有物業公司管理?按規定,這種高層住宅應該有自動噴淋系統,可是爲什麽沒有起效果?平日爲什麽沒有維護?爲什麽沒有政府部門監管?

14、這座大樓是否有消防通道?是否暢通?受什麽部門監管?

15、遇難人數是否確切?爲什麽網上流傳的內幕消息說遇難者已經超過百人?爲什麽不公布遇難者名單?

16、爲什麽封鎖現場不讓記者采訪?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17、爲什麽宣傳部門禁止媒體深入調查報道,要求删除報道和删貼?

18、遇難者會獲得多少賠償?造成財産巨大損失的住戶會得到多少賠償?這筆錢誰來出?

19、負有嚴重領導責任的市政府官員們會不會被處分?爲什麽沒人就瀆職向外道歉?

20、韓市長,爲什麽你還心安理得的坐在這個位置上?

最後一段我想引用韓寒說的一句話:有人說,在灾難發生的時候,我們應該全力救灾,沉痛的悼念死者,不應該去追問和追究一些問題來添亂和說風凉話,這不合時宜。但你若不追問,這很快就變成不可抗力的天灾,然後官方順勢和諧媒體,最後變成他們給自己的慶功。在我們大大小小的灾難面前,這已成不變的定律。你不能因爲永遠得不到答案而遷怒那些提問的人。所以,你的問題是什麽?

微博問責

楊小斯在微博上說,群衆的自發祭拜讓我很震撼。然而,悲痛的背後我想到如何對此火灾的相關責任人追責?瀆職侵權來處理麽?對于遇難者家屬來說,結果會不太給力。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會引發都市媒體的又一輪質疑的熱潮?

馬光宇提出,因瀆職突發灾難性事故,死亡10人以上或重傷30人以上的,對省委書記(或直轄市委書記)進行撤職追究領導責任,幷永不得再錄用爲公務員,也許比降半旗致哀效果明顯得多。

網絡化石說,“11•15,上海永遠的痛,天堂裏沒有火灾”。截至財新發稿,尚未有政府工作人員被追究責任。他還說,從出現在火灾後新聞稿中的頻率來看,上海火灾的遇難者應該是市長、市委書記和公安部副部長。

參加悼念爲維穩

21號,上海官方儀式在早上8時半舉行,參加官方悼念活動者,包括火灾大樓所在的靜安區區委書記龔德慶、龔和靜安區長張仁良、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和上海市長韓正。官方媒體新華社的圖文稿件重點報道了這些官員的動向。

據悉,上海靜安區區委書記龔德慶在現場號啕大哭,但網民們對此却不買賬,痛斥是「演戲」、「鰐魚的眼泪」。連日來民衆强烈要求官員問責,有不少矛頭直指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

英國《金融時報》陳杰人的文章分析,這次上海官員們出現在悼念現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個情理之中,却有著複雜的因素。

第一是真情因素。任何官員都不會願意自己的屬地發生這樣的慘劇。

第二是憂慮因素。事故發生至今,雖然上海方面采取了包括扣押記者、回收報紙、限制公衆訪問現場等多種封鎖消息手段,但市民的情緒不僅沒有因爲消息封鎖而逐漸緩和,反倒有日益高漲之勢,他們擔心如果不到現場恐怕難以服衆,甚至可能觸發更强烈的公衆情緒,繼而形成“風波”。

第三是地方因素。爲了顯示上海依舊自信、依舊團結,上海官員們需要去現場鞠躬。

第四是政治因素。種種迹象表明,這次火灾所引發的民衆怒潮,從華東一隅開始向全國乃至全球華人圈蔓延,作爲對任何群體性事件具備足够警惕的中共高級官員,絕不會願意看到這起“偶發”的事故演化成一場無法預測無法控制的“不穩定事件”。

陳杰人分析,在上述因素中,越往後的因素越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官員與其說是去“慰問”,不如說是去“維穩”。在明火熄滅之後,還有一場暗火,正在燒烤對此事故負有或直接或間接責任的官員,甚至,也燒烤著全國官員的神經。

21號“頭七”日,前往悼念的人數據官方公布的數據說,這起事故導致58人死亡。但是,當天前往火灾現場悼念者以十萬計,其中大部分人是與死者素昧平生的普通市民,乃至有上海以外地區的其他陌生人專程前往獻花。

陳杰人認爲,這個現象說明已經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悼念活動,它更多地表明公衆對包括腐敗和瀆職在內的一切危及公共安全和公平正義秩序的不良社會現象的控訴之情。陳杰人指出,上海的大火及其所引發的民間怒潮,不僅燒烤著本地的官員,也牽動著其他地方官脆弱的神經,那些官員既爲上海的局面是否可控擔憂,也爲上海的同僚們擔憂,還爲自己治下無法預見的任何意外事件擔憂。

預測最終結果:問責會造假

上海大火的最终的問責结果会是怎么样呢?这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

據上海警方說,隨著扣查人數的增多,證據鏈已趨完整。而在網上盛傳的這項工程的利益鏈是這樣:靜安區膠州路728號大樓的節能保溫改造工程,據稱造價約爲3000萬元。而參與承包、分包這項工程的企業,有名有姓的至少5家,加上目前尚不清楚姓名的包工頭,至少有10個以上的單位和個人。而肇事的兩名河南籍無證電焊工,處在這條利益鏈的終極末梢。

路透专栏作家西蒙周生說,可以想像,這兩名無證焊工,一定是工資低下、終日揮汗如雨的農民工。在向他們興師問罪的同時,更應該思考,是誰讓這些無證焊工上崗的?是誰令他們在沒有消防措施的情况下貿然施工的?又是誰一手製造了不合格的保溫材料,致使大火一發不可救?

西蒙周認爲,弱勢焊工操作有誤,最多只是肇因之一。而非法轉包、分包,企業無資質行賄受賄霸王硬上弓,才是導致大火的根本原因。兩相比較,罪過孰輕孰重不言自明,焊工表面上是過失犯罪,其實質却是被裹挾進官商腐敗之中的被動犯罪。從道德層面言,他們將來入監服刑,值得同情。

韓寒說,“中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智商和官員們不斷下降的道德之間的矛盾。”目前,上海市民也發出了聲音:兩位焊工幷非罪魁禍首,官商腐敗才是真正元凶。他們要求徹查事件,嚴懲違規發包轉包、躲在幕後交易拿贓錢的官員。

西蒙周猜測上海大火最後的處理結果是:兩名焊工判刑,承包商入獄,負責消防、安全生産的官員下臺,相關政府要員丟烏紗。他指出,但這樣的處理結果,一旦和利益鏈對比,就會發現一個規律,越是處于利益鏈下層末端的人,獲得的處罰就會越重;而越是處于鏈條上方和核心位置的人,反而獲得越來越輕的處罰。這些年來,這種現象被屢次三番驗證,最終竟演變而爲一條定律。

西蒙周提出中國還有一條定律,就是被問責免職的官員總能异地複出。其因在于,部分地方的黨政機關、司法部門已形成默契,當有大事件發生時,一定有官員被推選出來接受問責。鑒于被問責者爲同僚或上司付出的犧牲頗大,依照體系內潜規則,其利益共同體必然會在其他方面予以補償。于是,被問責免職的官員總是能東山再起。這樣一條被命名爲“系統性問責造假”的潜規則,和利益鏈處罰定律總是能在現實中攪到一起,相生相伴,相輔相成。于是,腐敗難除,事故頻發,民生被欺。

今年7月因“6•21”礦難事故受到降級處分幷被停職的中國河南省平頂山市委原副書記、原市長李恩東已出任河南省水利廳副廳長,級別與平頂山市長相同,爲正廳級。據中國國家安監總局網站消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平頂山市連續發生兩起特大礦難,累計死亡人數達到125人。這個消息被各大網站媒體轉載,引發輿論的一片嘩然。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