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軒:智利礦工的心靈探索

【新唐人2010年11月16日訊】真正誠實且深沉的探索自己的心靈,我們將對自己的內心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對未來的生活更為負責。



10月14日,智利33名礦工,終於在舉世矚目與歡騰中脫離了受困69天的礦坑。他們瞬間從災民成為英雄,受到親友、媒體與政治人物的擁戴。

對於這33名礦工,從坐困愁城瀕臨死亡,到滿懷希望等待救援,最後奇蹟脫困成為英雄的歷程,內容深富戲劇性與充滿人性的考驗。

無怪乎各種商業利益接踵而至,電影、電視、與小說業者都捧著重金,急於取得版權拍攝或出版這個傳奇故事。

我很希望授權的電影可以趕快推出,但是我希望拍出來的不是傳統的災難片,而是深刻探討人性的作品。試想,如果我們自己也遭遇同樣的情境,將會有多少人性的試煉與深層的心靈探索需要面對。

不妨問問我們自己會怎麼回答如下這些礦工也曾面臨的問題:

碰到這樣的災難,我對死亡會有多恐懼?我求生的意志有多強?

我會不會跟同伴為了生存爭奪食物?可不可能即使先失去生命也不會爭?

回想一生,有沒有什麼最大的遺憾?或有沒有什麼讓我覺得光榮,可以死而無憾的事蹟?

在自己的墓誌銘上,最希望出現什麼樣的文字?覺得誰會來出席自己的追悼會呢?

我相信有天堂或地獄嗎?如果死後,我認為我將到哪個地方呢?

當可以跟外界聯絡但還不確定可以生還時,最想對誰表達什麼事情?又想立下什麼樣的遺囑?

當確定可以出去後,首先最想見到的3個人是哪些人?我最愛的是哪些人?

會不會願意待到最後再出去?如果礦坑隨時可能塌陷,我還願意留到最後嗎?

一旦出去後,馬上想做哪些事?還跟在礦坑底下的想法一樣嗎?

願不願意集體約定不私下透漏礦坑受困內容?如果有人願意高價收購,我會打破協定嗎?

喜不喜歡成為英雄的感覺?代價是之後成天被媒體與狗仔追逐。

如果可以選擇,我願意這件事從未發生過嗎?即便會回到過去窮困礦工的日子,答案還是一樣嗎?

在那樣的災變中,礦工們被迫真正面對這些問題,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過去日子白活了,有些人會更珍惜自己的家人與幸福,但無論如何,我相信他們都將更誠實的面對自己未來的生活。

如果我們也可以藉由這些問題,真正誠實且深沉的探索自己的心靈,我們將對自己的內心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對未來的生活更為負責。

如果有些事很想做但一直還有沒去做,何不立即採取行動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 轉自《大紀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