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多數民眾反對申辦亞運

【新唐人2010年9月25日訊】(新唐人記者李謙綜合報導)香港政府正在就申辦2023年亞運會的問題徵求市民意見,目前反對聲音佔壓倒多數。大多數市民表示,香港舉辦亞運會在經濟上得不償失,不利於香港的長遠利益。也有大陸人士認為,香港辦大事徵求民意的做法值得內地借鑒。

據美國之音報導,香港政府自21日起,就香港應否申辦2023年亞運會展開6個星期的公眾諮詢,並設立網站專門蒐集市民意見。 3天來,網民呈一邊倒,反對意見佔絕對優勢。

香港民政事務局的官方網站討論區裡,有很多網民發表的評論,但贊成申辦亞運會的寥寥可數,大多網友認為政府此舉是“好大喜功”、“浪費公款”、“面子工程”。在政府設立的FACEBOOK “香港申辦亞運”專頁的討論中,反對聲浪也佔壓倒優勢。

申辦亞運耗費巨資 收效有限

據香港申辦亞運專責小組估計,2023年亞運會的相關開支總數約為447億港元,扣除本身已在政府規劃中的基建設施成本301點7億元,尚需直接投資最多為145億港元。去除門票、贊助和其他經濟收益約15億元,為期兩星期的亞運會的最終直接開支大約為130億港元,每個香港市民約承擔1千800港元。

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強調,運動場館在亞運會後可供市民及運動員長期使用,“政府決不搞缺乏長遠效益的華麗工程”。

但多數民眾對此並不贊同。香港市民柯欣欣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她反對香港舉辦亞運會,因為場館建設浪費公款,不符合香港的長遠利益。

柯欣欣說:“以前舉辦東亞運動會也並沒有看到如何推動香港體育事業的發展,現在又要投入400多億元,實在是很離譜、很過份的,因為對於我們來說,香港還有很多民生問題需要政府來改善的。”

面子工程 勞民傷財

香港當局稱,申辦亞運會對於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促進旅遊等各項事業的發展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完全有利於香港的長遠利益。

但香港市民潘嘉偉對美國之音表示,香港的國際地位以及發達的旅遊事業已經有目共睹,並不需要再浪費這麼多的人力和物力來錦上添花。他說:“我們看不出來為什麼香港還要舉辦亞運會這麼大的活動。(香港)在金融和其他方面已經走在國際前列了。對我們來講,這只是為了在臉上貼金,此外我們看不出還有什麼作用。我們覺得這只是勞民傷財。”

地少人多 場館與民爭地

網友“中三愛黃錦璐”撰文對場館建設表示質疑,他說:“香港地少人多,給人住的地方還不夠,現在又說要為亞運會興建場地。難道在亞運會閉幕後,把場館拆掉,再建房屋?抑或就此把它忘記,讓它孤獨的座落在香港的某一處呢?”

香港協商式管理 值得大陸借鑒

香港民間有關申辦亞運會的爭議引起許多大陸人士的興趣。陸晨是來自上海的一位女士,目前正在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攻讀研究生。陸晨更為關注的是香港和內地政府在處理公共事務方面的不同方式。她說:“我覺得在大陸,首先政府不會出一個諮詢文件來問市民:我們將來要申辦亞運會,你看你們有什麼意見。他們會直接宣布,我們在20XX年要申辦一個亞運會。”

陸晨說,香港處理公共事務的方法是協商式的,而大陸則是家長式的,只是宣布政府要做什麼,無論民眾支持也好,反對也好,它總是要做的。

本次申辦2023年亞運會諮詢活動將持續到11月3日。

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香港申辦亞運,必須取得社會支持,同時也需要立法會財委會撥款支持。

背景提示

港府早在2000年曾經申辦2006年亞運會,最終落敗,當年主辦城市為卡塔爾首都多哈。

2011年7月,亞奧理事會將開會決定2023年亞運會主辦權的歸屬。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