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支煙,是百姓萬人糧!

【新唐人2010年7月24日訊】歷史上的封建皇帝,其生活用品,日常衣食屬於特供,但大多也不過是在原產地收購品質上乘者而已,單獨為自己專人專地生產某些非生活必須的嗜好品的,往往都會於史書中被記載為荒淫昏君,說實話,這不公平,因為跟“偉大領袖”比起來,他們不過是小巫見大巫。我有點好奇,給毛的煙草地作肥料用的麻醬和香油,當時有多少百姓能經常擺上餐桌,用來給雪茄調味的四川特曲,緬甸香精,又有幾個百姓能有幸品嚐過。

在很多關於毛的錄像或照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他手中夾著一支煙身棕黑、煙灰雪白、形狀粗實的雪茄。它曾是毛的愛好之一,陪伴了毛5年之久。這裡所說的正是在北京卷製這種雪茄煙的“132小組”。 

初識什邡雪茄

1965年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賀龍向毛誇讚起自己手中的那支雪茄煙味道如何好,毛好奇地點燃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立即對其清涼香醇的味道產生了興趣,從此也便認准了這種四川什邡煙廠的雪茄。

40年代末,四川省什邡縣民間開始出現並流行用手工卷製雪茄,幾乎家家戶戶都掌握有這種技術。手工雪茄出現在什邡的大街小巷。人們將這些雪茄叫做“傳統雪茄”,將其中質量較好的雪茄統稱為“金壇雪茄”,它被大量地通過水路銷往外地。其時,金壇雪茄在四川一帶已小有名氣。60年代初,四川什邡捲煙廠開始招納技術員,研製雪茄配方,首次正式、集中地生產手工雪茄。他們將產品供給當時任西南局書記的李井泉及成都軍區的領導品嚐,得到李井泉等的一致好評。李井泉的夫人當時任國家輕工業局局長,主要負責手工業及煙酒等行業的工作。她將什邡雪茄的事情告訴給中央的幾位朋友,中國人可以手工卷製雪茄,並且卷得這麼好,確實可喜可賀。一些領導人嘗試起了這種雪茄,賀龍便是其中之一。

起初,中央沒有驚動什邡煙廠,而是每月派專人從北京前往成都軍區取煙。對什邡煙廠來講,只是每次供給成都軍區的雪茄煙數量加大了,他們並不知道其中有些煙是要被送至毛毛等領導人手中。每批煙的“必經之路”是:什邡煙廠——成都軍區——中央警衛局——中央特工處(服務處),然後被送至毛手中。

“請四川師傅來北京”

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給中央籠罩上一層緊張氣氛。其間,毛身邊的各項事務尤其被嚴加防範,而從什邡來的煙經手之多、運轉時間之長都是不安全的因素。於是,在“9•13事件”過後不久,什邡向中央的供煙工作暫告一段落。毛重新拿起了上海的“中華”。

在毛停吸什邡雪茄煙期間,為解決他的抽煙問題,北京市委的領導同志多次討論,最後決定從北京派煙草技工到什邡“取經”。1971年末,中央辦公廳的孟景雲、北京煙廠的孫正興兩名幹部以及從煙廠抽來的兩名老工人一同前往四川。在什邡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中,北京的兩位“老學生”潛心學習著四川師傅的每一點手藝。可是20天過去了,他們終究不得不說:“實在學不會。”

北京市委再次召開討論會,會上有人提議:“請四川師傅來北京做煙。”

於是,孟景雲等再次“南下”,在什邡煙廠經過嚴格政審,並徵得本人同意,選中黃炳福、姜躍秀、劉宗貴、范國榮等幾位廠裡的技術骨幹。1972年3月,這幾位四川師傅舉家遷至首都北京。

首先是選擇生產場地。基於場地既要方便,又要安全,生產小組放棄了在人員眾多的北京煙廠“落戶”的打算,而選擇了僻靜的南長街80號。在舉世聞名的南長街81號中南海對面的這座內外套雙層四合院,原是匈牙利大使居住的地方。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也曾被日本軍官視為安靜保密。

其次是生產小組的管理。1971年11月,北京市委召集北京市房管局、公安局、紀委以及煙廠的有關領導同志開會,宣布由中央警衛團的危德純負責小組的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市公安局的柏寶英同志負責小組的安全保衛工作。小組還有從北京煙廠選來的兩位輔助工,一名1939年入黨的炊事員、兩名鍋爐工。會議為小組提出了“三保”要求,即保安全、保質量、保數量。

“132”雪茄煙的特別之處

簡言之,“132”的雪茄煙有兩處特別:其一是煙葉的特別,其二是手工卷製技術的特別與精湛。

在天府之國新都縣的獨橋河兩岸共有200畝油沙地,傳說這塊地生產的煙葉在古時候是給朝廷的貢品。其種植所需肥料都是些豬糞、麻醬、香油等極其營養的東西。為能盡量多地吸收營養,煙葉不能長得太快,因此土地不得多澆水。危德純等每年都要親自前往新都幾次,認真檢查煙葉的種植情況。這裡生產的煙葉有柳煙和毛煙兩種,柳煙味淡而純,毛煙味濃而重。兩種煙葉在燃儘後均不落灰,煙灰呈白色,抽吸時喉嚨處可感到絲絲涼意。煙支長時間擱置不會熄滅,只要再抽一口便會繼續燃燒。其每年產量最多不過20擔(2000斤)。“132小組”所用的正是這種煙葉。

在我們對其捲煙技術有了一個大致了解後,也許便不再會奇怪當初兩位北京老師傅去什邡“取經”時的失敗,因為它的各道工序都是如此考究。

首先是煙葉的挑選。獨橋河的煙葉從地裡摘下時還不能馬上採用,必須存放3年方被送至北京。在一捆50斤的柳煙葉或毛煙葉中經過精挑細選,最後被用的只有10斤左右。

其次是煙絲和外用煙皮的製作。煙葉前後要噴灑兩次香料,香料用甘草、桂皮等多種中草藥加上從四川遠道而來的特曲酒、緬甸的香精等材料按嚴格比例製成。不得不說,除了煙葉的優良外,這種香精的配方是其味道香醇的第二個奧秘所在。

再次卷製工作也十分講究,單是這個步驟就讓人望而卻步。這也恰是當初兩位北京“學生”遇到的最大的攔虎。

工序全部用手工完成。勞動工具很簡單,只有木箱子、切刀、篩子等。通常一天最多生產七八包雪茄煙。小組只向中央領導供應,價格為9元/條,這些錢從幾位領導每月的工資中扣取。生產的全過程都在中央辦公廳和北京市委委派人員危德純、柏寶英等的管理監督下進行。

為保證煙支質量,小組成員對生產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費一番琢磨。如在成立初時,有一次工作人員看到毛手中的雪茄煙總是抽了三分之一便放下不抽了,而以前從什邡來的雪茄煙毛最多只剩五分之一。為此,小組成員和北京捲煙廠的領導、業務人員當晚即召開討論會,將毛放下的煙頭捻碎仔細觀察,危德純拿起一個煙頭重新點燃,吸了幾口後,他突然意識到煙支的溫度很高,夾煙的兩指明顯感覺灼熱。經過幾天的研究,煙支發燒的答案終於找到了。原來,在什邡煙廠捲煙時煙葉中水分含量為13%,當煙支被送至中央,正好11%的含水量。現在北京的生產小組在處理煙葉時仍採用13%的水分比例,但省卻了路途上所費的時間。次日,生產小組將煙葉中水分直接處理至11%,果然發現毛幾乎把手中的雪茄煙全部抽完了。小組人員經常研究煙的製作方法。等毛年齡稍大一些後,生產小組便把煙葉搓成碎片前將上面的葉莖全部抽掉。這樣,雪茄煙在抽吸的時候變得更加柔和鬆軟。

“132”名稱的由來

基於不搞對外牌號、便於內部稱呼聯絡等因素,生產小組對外叫“360信箱”(小組的通訊地址),對內則稱“132”。直觀地說,這個名字只是兩種煙的型號,即13號和2號。

最初,毛等領導人抽用的全部是13號雪茄,2號煙是發生下面這件事後小組對煙支外形改良的產物。在一次接見外賓時,毛習慣性地點燃一雪茄。這時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驚訝地發現毛把雪茄煙拿倒了。原來,生產小組沿襲了什邡煙廠的做法,卷製出來的雪茄煙一頭粗一頭細,細的一端用來吸,粗的一端用來點火,這種捲煙的型號為13號。毛忙於談話不小心把火點在細的那頭,把粗的一頭放在嘴裡,這樣既不好看也不易抽吸。生產小組隨即將雪茄煙捲成兩頭一樣粗的圓柱形,任意一頭都適合抽吸或點火。這種煙的型號為2號。該小組在近6年的生產中只卷過這兩種型號的雪茄煙。2號煙特供毛,13號煙供給李先念等其他領導人。更確切地講,“132”應被寫作“13•2”。

──轉自網絡文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