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想曝就曝」與「說報不報」

【新唐人2010年7月21日訊】【熱點互動】(1300)「想曝就曝」與「說報不報」

濫行法律之外的懲戒 已侵犯了公民隱私權

主持人:觀眾朋友關注全球熱點,與您真誠互動,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近日武漢的警方在大街小巷,張貼出告示,以實名曝光了賣淫嫖娼的人員。有人認為這一做法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針對這一話題,網上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今天我們就圍繞著公民隱私權這一熱門話題,請來本台的資深評論員杰森博士就相關的問題,進行點評分析。杰森博士這一次武漢的警方,抓到了賣淫嫖娼的人員,他們在大街小巷張貼告示的時候,以實名對他們這些人員真實的情況進行了曝光,那麼有人說既然他們是犯罪人員,這種做法沒有什麼不妥,您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杰森:在賣淫嫖娼這件事本身他們是違背了法律,但是法律對這種事情懲戒裡頭,沒有規定有污辱性的把名字曝光這樣一個條例,你就不能額外的加上這樣的懲罰。換句話說,法律規定之外的懲罰,它額外的這樣做,其實是有侵犯當事人的個人隱私的成分在裡頭。

我舉一個國外最近出來的一個例子,在美國猶他州,有很多非法移民偷渡來美國在美國生活居住,同時在利用美國的社會福利系統,比如生孩子免費這樣子的系統,在這個過程中,有人發現(後)就給各個政府機關及一些媒體收到1,300個名單,列出來的名單大概就是說在名單裡頭說有很多不肖的移民,希望移民局去查一查。

結果政府沒查這個名單是不是非法移民,卻努力的去查誰把這名單爆出來的。最後發現很可能是兩個州的官員,在各州的公共福利的申請的數據庫,找到了這些名單,他們第一次把這兩人停職了。緊接著開始刑事起訴。

換句話說,這是通常西方針對相關事件的態度,就是非法移民的問題是本身正在犯罪的現實,但是他遠遠低於你曝光他破壞他個人隱私,個人隱私是在第一位。

實際上可以看到中國的警察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他們對於中國老百姓的人權,包括個人隱私權的重視態度,是遠遠達不到國際上通常的標準的。

主持人:看來中國與西方社會的隱私權的概念確實是有迥異的差別。同時也注意到另外一個新聞,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在7月12日頒布了這樣一個規定。也就是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當然這個規定就是要求縣處級的副職以上的官員,包括大中型國企的領導幹部,中級以上的領導,每年申報個人財產,同時又加上了說要報告婚姻的狀況,包括共同居住的子女財產的狀況。

在這個規定裡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這些信息是保密的,只有相關的部門在極端特殊的狀況下才能進行查驗,這個規定是不是可以既有效的防止腐敗,同時又保護了領導幹部的隱私權的問題。

杰森: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它是兩個事情。第一就是有關中共官員申報個人財產的問題,它是拖了十幾年一直在搞,第一次規定在95年就提出來的,但是大家實際上一直在討論,為什麼呢?它沒有真正達到抑制腐敗的作用,十幾年腐敗越來越厲害。於此同時,這一條官員申報的內容是保密的這一條,從一開始,這一條是大家一直要讓它去掉的,但是到現在都還沒有去掉,這是中國的特色。

實際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西方社會認為官員,特別是官員的財產的隱私,不在個人隱私範圍之內,240年前瑞典就有這樣的決定,所有的官員任何的隱私都要報出來。現在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包括有發達的美國、英國這樣的國家,其他比如泰國的這些國家,甚至非洲的國家,也就是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和地區,官員的隱私都不在個人保護之內,都得公布

原因是你作為官員,你的權力是老百姓給的,那麼於此同時你必須把你的隱私曝光出來,受老百姓監督,這樣才能保證你不會假公濟私,這實際上是個擰得順的邏輯。

在中國往往這事很難走通,我們知道有關官員申報的問題,95年有相關規定,2001年又進一步的補充,今年上半年人大討論,人大會議上每年都有討論,在很多時候官員自己反對把個人的信息公布出來,因為歷史上這十幾年很多官員是真的在申報,但是申報的內容交上去又沒任何人管,其實很多人是在走形式,把工資單的結果抄到自己的申報表上,這樣就完事了。但是事實上誰都知道那不是真實的。

曝光不曝光?他們的申報表就是問題的關鍵,但是這個問題討論了十幾年都沒有報出來,很多官員是人大代表,他們本身為自己辯解的原因就說要保護我們的隱私權。

事實上我們知道,美國這邊此時此刻就可以查到奧巴馬的所有收入表,我知道奧巴馬2009年他掙了550萬,中間五百多萬是賣書的錢,他的工資是33萬,我知道他140萬諾貝爾獎金,一份不剩的捐給10個福利機構。他的副總統整年收入只有三十多萬。每一筆帳我都能查出來,為什麼呢?

因為我在網上我只要簡單的搜他的名字,或者個人收入,立刻我就能從白宮的網站上、各地的網站上拿到這個消息,每個媒體都在看。這就是為什麼奧巴馬每提名一個官員的時候,那個官員的過去多少年的帳目全部被查得一清二楚,很多官員說你最好別提名我,害怕中間有什麼事情搞出來。

主持人:包括財長那兒好像這些事情都有。

杰森:你可以看到在西方所有信息都是開放的,每個人都知道你手下的官員是怎麼樣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為什麼西方能在這麼多年裡頭,他一直想到的是相對連結到政府機構,而在中國政府這麼多年、十幾年高談腐敗,腐敗卻越來越嚴重,中間的細節,比如拖延申報制度反反覆覆這樣的問題,都是一個原因。

主持人:這裡邊有一個問題,就像您講的95年就已經提出來,06年又做了修正,每年還在繼續討論,今年前不久7月12日又補充加了一個通知,增大了範圍。但究竟為什麼要再次下發這樣的通知,究竟是什麼目的?

杰森:你從網友反饋可以看到,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欺騙群眾。某種意義上講,它就是不斷的把要申報的條目增加很多,很多老百姓很激動的說,這樣子我們中國官員清廉有希望了。在這個過程中它玩一些文字遊戲,比如把保密的條目隱藏不在新聞中報導等等這樣的問題,做一個政治秀,這是一個問題;另外,我們知道中共目前官員是根本承受不起真正意義上的陽光政策的曝光。

中共的官員要是如實的報他的財產,他絕對不可能解釋他工資單收入和他現有財產是怎麼來的這樣的問題。你報出一個官員,這個官員就有問題,所以只能是隱藏不報,換句話講,它知道它的官員無法承受真正的陽光政策的衝擊,但是還讓報,這是為什麼,事實上是中共加強對它官員的控制的一個手腕,因為它要求每個官員都報,你給我報上來。

最有效的方法,我公布出來讓全社會的老百姓監督,我不用花任何力氣,老百姓就告訴我他報的不對,他報的不對,他這兒有棟房子,他女兒已經在美國了……老百姓自願會做這樣的事情,媒體也會做這事。

它為什麼想要保密起來?事實上它知道,它把所有官員每年申報報到它這兒以後,由它選擇,不是讓老百姓選擇,由它選擇來處理哪個官員。當它要處理你的時候,它只要拿出這個人的申報表,第一它知道這申報表是對是錯的,它就從對錯,是不是如實申報我就能治你。如果你沒有如實申報那我肯定很容易查到你的房子;如果你如實申報了,那我很容易找到你工資和這個財產之間不吻合的地方,我也可以治你。

所以說,它對官員要求報的越來越多,事實上就對官員的控制就越來越強烈,它可以通過申報這個事情,把對官員的控制完全掌握在手裡,讓每個官員在它手裡都有一個把柄。你沒如實申報我懲罰;你如實申報了,你跟你收入不符的,我又是一個把柄。

主持人:就是他誠實不誠實都是把柄。

杰森:對,是這樣子。它一方面給老百姓做了一個很漂亮的秀,另一方面又對他們官員有更加強烈的控制。某種意義上講,它打著反腐的名聲,其實主要想做的事情還是加強它對中國官員的控制。因為我們知道中國官員的反腐其實是政治鬥爭,實際它需要反腐的時候,往往是它需要一派打掉另一派的時候,那麼整個官員申報制度很可能和整個中共官員的內部體系各方面的這個鬥爭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整個中國中,你要過分的做很簡單,韓國當年也是八十幾年出台這樣,一直面臨很大的阻力,93年的時候,當時韓國總統他就首先把自己的財產和子女的財產全部申報出來,在網路上,很多官員都沒辦法,你都申報了,現在韓國很清廉。在中國,你當頭的那幾個官員,政治局的那9名官員,你全都報了,我看你其他官員敢不敢不報,事實上它不是真正的敢於這麼做的,它事實上只是在政治鬥爭中用這樣的一個條例,抓住自己的政治敵手的把柄,使得它能更好的控制政治敵人。

主持人:剛才您分析時,我就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海外和中國這個標準的話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說海外對於官員的這個隱私好像不是隱私,你任意公開婚外戀,總統的婚外戀馬上就報導出來了,但是對於個人的隱私,他就非常重視而中國正好相反,您如何分析這個現象﹖

杰森:是,這是非常準確的一個說法,就是說事實上在中國真正受保護的是官員。當然在國外的話,真正受保護的是老百姓。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權力在哪裡誰就有發言權,

因為在國外的像他們民主體系,官員是民選的,所以說權力來自於民,那麼整個來說他就受制於民,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真正是國家的主人,他對自己的權力很保護,對於官員,我要監督你,所以不要保護你的權力,你拿我的俸祿,那麼我就要監督你。

在國內的話,事實上是以中共這整個集團為代表的權力體系所掌握的權力,它的官員的權力不來自老百姓,來自於上面,在這樣子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它會把自己的生活搞的非常舒適,甚至把自己的保護的就是個人隱私搞得非常保密,而且在這過程中,對於老百姓的話,他說報就報,把老百姓的這個隱私拿出來曝光,當作自己的政績,事實上何樂而不為,這是整個自然而然由社會結構造成的這麼一個現象。

主持人:好的,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節目就只能進行到這裡。我想今天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公民的這個隱私權的問題,通過中西方兩種不同的社會形態的話,對同樣的一個問題的對比的話,你可以看出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我想我們以後還有機會對此話題進行深入的思考。非常感謝您今天的點評分析。觀眾朋友也非常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節目,我們下期節目再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