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輝:變了味兒的誠實

【新唐人2010年7月5日訊】世界盃1/8決賽中的英德大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由於裁判的誤判,英格蘭的第二粒進球被判無效。的確,從慢鏡頭來看,球擊中橫樑後彈入了大門,而且球足足越線近半米。許多人認為,正是這次裁判的失誤嚴重影響了比賽的走勢。

而因為這一明顯的誤判,烏拉圭主裁判拉里昂達遭到了全世界媒體的口誅筆伐,並被國際足協提前「請」回了家。我們可以說拉里昂達是「咎由自取」,誰讓他不仔細看的?!但對於這一事件的另一主角德國門將諾伊爾,媒體和大眾卻十分寬容,儘管他在賽後承認球確實越過了門線。諾伊爾相當誠實地表示,他在球越過門線後,馬上抱起扔出了球門。或許,正是諾伊爾的這一舉動,直接誘導了裁判的誤判。

如此看來,諾伊爾事後的「誠實」的意義到底還有多大呢?真正明瞭真相的諾伊爾為何不當場示意裁判這個進球有效?是怕德國隊因此輸掉比賽,而遭到隊友、裁判等的指責嗎?

無獨有偶,在南非世界盃的預選賽附加賽中,法國隊與愛爾蘭隊競爭歐洲區最後一張名額。在90分鐘的比賽中,雙方踢成了1:1,比賽進入了加時賽。加時賽中,法國隊依靠主力球員亨利的手球破門得分。按理說,這一進球應當算無效,可主裁判卻判進球有效。最終,法國隊憑藉這個進球,以2:1淘汰了愛爾蘭隊,進軍南非。

事後,愛爾蘭和法國發生了口角,愛爾蘭足協希望重賽,法國足協則拒絕。此時,當事人亨利也站了出來,承認自己犯規在先,希望雙方可以重賽,同時還向愛爾蘭表示了歉意。

亨利的誠實,不僅讓法國足協和媒體氣短,也讓不少法國人難以理解;愛爾蘭人則認為他是個「騙子」,並呼籲愛爾蘭政府今後禁止其入境。不過,很多瞭解亨利的人、包括英國球星貝克漢姆都指出,他的手球不是欺騙,是犯規,因為他一直是個非常誠實的人。

然而,這個被認為一直是非常誠實的亨利為何不在比賽期間向裁判提出異議呢?如果他舉手示意,裁判很可能會判這個進球無效。或許他同諾伊爾一樣,害怕承擔球隊輸掉比賽的責任,害怕遭到隊友、球迷的指責。而這種事後的誠實,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所以愛爾蘭人稱其為「騙子」似乎也不無道理。

諾伊爾也好,亨利也好,相信他們本性上都是誠實之人,但是當牽涉到切身利益時,他們還是在瞬間選擇了沉默,選擇了事後的「誠實」。他們那一刻的選擇不僅為球隊的勝利蒙上了一絲不光彩,也讓世人對他們的「誠實」大打折扣。因為人們所理解的「誠實」,不但要做到忠誠正直,還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顯然,諾伊爾、亨利至少在這兩場比賽時沒有做到表裡如一,因為他們並沒有做到在任何時候、包括在沒有人注意到的情況下,守住誠實。他們的誠實只是「變了味兒的誠實」。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他們當時在場上選擇了誠實,會招致球隊的失敗,甚至會招致球迷的謾罵。這種情況的出現極有可能,但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還是會堅定地站在他們這一邊,畢竟一個人的人品遠比比賽的勝負重要的多。而一個誠實的人所得到的不僅僅是意外的獎賞,還有世人的信任。

記得以前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個非常不善於長跑的士兵,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遠遠落在人後。跑著跑著,他來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他卻第一個到達了終點。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而過了幾個鐘頭後,大批人馬才到了,而且都累得筋疲力盡。大家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很快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保有誠實是多麼重要啊!

是啊,真正的誠實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壓力下都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而這個世界上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我們該讓那「變了味兒的誠實」主宰我們的生活嗎?

── 轉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